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团队17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简称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但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很大。主要价格指标回暖,经济景气指数回到扩张区域,但由于需求力量的支撑不足,经济尚未摆脱通货紧缩风险。
复苏迹象尚未全面出现
报告指出,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为守住6.5%的年度目标奠定了基础。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对更快的增速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必须注意到,6.7%的增速也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增长速度下行的趋势并未逆转,总体经济依然处于缓慢的探底期,经济复苏的迹象尚未全面出现。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当前有三个力量支持经济走势的小周期回升:房地产、补库存和货币超发。其中针对货币超发问题,如果主要是结构问题,不进入实体就不会引发严重通胀,但却会引发严重资产价格泡沫。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银国宏表示,一季度数据从结构分析仍有担忧之处。从短期看,是房地产价格上涨问题,很长时间货币政策调控中的瓶颈因素就是房地产价格。同时,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以租房为基础的实体经济运行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消费型服务业。从长期看,仍有四个矛盾需在政策调整和经济变化中解决:一是产能过剩和杠杆居高的矛盾;二是财政收入增长下降过大和随后政府投资力度以及补贴力度之间的矛盾;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下行压力不能兼顾的矛盾;四是货币政策宽松和资产价格处于高位的矛盾。
从短期高频数据看,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应给予关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一是需关注民间投资大幅放缓;二是需关注传统行业,采掘业等传统制造业;三是需关注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比如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等。
应多出台长效改革措施
报告提出,当下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很大。一是GDP增长虽成功守住了年度目标,但GDP增长的结构基础不稳定、需求力量不足;二是主要价格指标回暖,经济景气指数回到扩张区域,但由于需求力量的支撑不足,经济尚未摆脱通货紧缩风险;三是外汇储备止跌回升、人民币币值趋稳,但是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和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依然存在;四是货币和融资环境宽松,但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出现货币环境宽松和融资环境紧张的状况。
报告建议,以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网络为切入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避免融资条件的背道而驰;切实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能力,防范国际收支风险与国内债务风险以及房地产风险的相互叠加。
银国宏建议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国企改革;二是要把股权市场搞大搞活,目前再用债权债务关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已没有空间,但股权改革回旋余地却很大,并且做股权投资的人其风险意识远超债券投资。
“中国需要多出一些见效长远的改革,”任泽平认为,改革的核心就是减税、放松管制和产权改革。融资平台的债和P2P,其实都是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应该把资金和资源配置到有效地方,提高整个资金和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