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纸币的使用不会终结犯罪和逃税行为;但会迫使地下经济使用风险更大,流动性较差的支付方式。虽然在当今的高科技金融世界中现金似乎微不足道,但逐步淘汰大多数纸币的好处可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现金较少的社会更公平安全
世界已经陷入了纸币的汪洋大海之中,各主要国家央行每年都会释放出等值于数千亿美元的货币,而且主要是类似100美元这样的大面额现钞。 这些100美元大钞夸张地占据了美国4200美元年人均现金供应的近80%。1万日元钞票(约合100美元)则占了日本货币总量的90%,而该国人均现金持有量约达7000美元。与此同时,正如笔者在近二十年来一直指出的那样,所有这些现金都主要用于促进地下经济——而非合法经济——的增长。
笔者并不是在提倡一个无现金社会,因为这在短期内既不可行,也不可取。但一个现金较少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更公平也更安全的所在。
随着借记卡,电子转账和移动支付的发展,现金的使用已经在合法经济(特别是大中型交易)中逐渐减少。央行调查显示只有一小部分大面额纸币是由普通民众或企业持有和使用。
现金有利于犯罪,因为它是匿名的,而易于携带和隐藏的大面额钞票则尤其有问题。
你得有一个公文箱才能装下总值100万美元的100美元钞票,而同样的数额如果用500欧元钞票的话用一个小手提包就够了。
当然还有许多种无需借助纸币就能贿赂官员,从事金融犯罪以及逃避税收的手段。但这大多涉及非常高昂的交易成本(比如未切割的裸钻)或被侦测的风险(例如通过银行转帐或信用卡付款)。
此外例如比特币这样在逃避侦查方面近乎无懈可击的新时代加密货币几乎都能被用于上述目的。但它们的价值经常大幅波动,政府也可以有许多手段来限制其使用——比如禁止银行或零售商店接受这类货币。而现金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其流动性强而且近乎畅通无阻。
而光逃税的成本就大得惊人,仅在美国就达7000亿美元(包括联邦,州和地方税),而在高税收的欧洲甚至更多。犯罪和腐败虽然难以量化,但几乎肯定会产生更大的成本,不仅包括非法毒品药品和诈骗,还有贩卖人口,恐怖主义和敲诈勒索。
此外,雇佣者向无证工人支付现金的行为已经成为非法移民的主要驱动力。而打击现金使用则是比修建铁丝网更人性化的遏制非法移民方式。
如果政府不是迷醉于印刷纸币所带来的利益的话,它们可能会意识到成本有多么庞大。
但如今也有了一些亡羊补牢的举动。欧洲央行近日宣布将逐步淘汰500欧元纸币。然而这一迟到的变革却面对着热爱现金的德国和奥地利人的极力阻挠。但即便是在北欧,其人均货币持有量仍然相对于欧元区整体的大量超标纸币供应(人均超过3000欧元)为少。
而不顾一切想要提高税收收入的南欧各国政府,虽然无法控制印钞,却也已经有所行动了。比如希腊和意大利就一直试图通过给零售现金使用额设定上限(分别为1500和1000欧元)来遏制现金使用。
很显然,现金对小额日常交易以及保护隐私来说都依旧重要。那些赞成维持现状的北欧银行家都喜欢引用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金钱是凝固在货币里的自由。”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指的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沙俄监狱里——而非现代自由国家——的生活。尽管如此,北欧人也是不无道理的。问题是当前体系是否取得了合理的平衡,而笔者认为它显然没有。
一套驾驭纸币的方案应具备三个指导原则。首先,有必要让普通市民继续享受现金的便捷性以及合理的匿名购买数额,同时遏制那些从事大规模反复匿名交易的批发商业模式。其次,任何计划应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推进(设想10~20年),允许调整和中期修正来应对预想之外的问题。第三,改革必须关注低收入家庭(尤其是那些无银行账户者)的需求。
在笔者的新书《现金的诅咒》中则提供了逐步淘汰大额钞票,只余留下小额钞票(10美元或以下)的方案。
通过向提供低收入户免费银行借记账户——也可以用来接收政府的转移支付,该方案得以在金融上存在一定的包容性。而包括丹麦,瑞典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已实施了这一最后步骤。
减少纸币的使用不会终结犯罪和逃税行为;但会迫使地下经济使用风险更大,流动性较差的支付方式。虽然在当今的高科技金融世界中现金似乎微不足道,但逐步淘汰大多数纸币的好处可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