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份投资papi酱,到日前撤出全部投资,在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投资者罗辑思维完成了一次从“追捧”到“抛弃”的全过程。对于一项郑重的投资行为而言,8个月的时间确实很短。但网红江湖城头变幻大王旗太快,对于把“快速收割”挂在嘴边的罗辑思维来说,8个月时间又显得很漫长。
当初papi酱走红时,对这个品牌最具穿透力的看法是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当时他就表达了对papi酱“一次性提现”的观点,类似于赌博场上“赢一把大的就走”。从罗振宇对papi酱的观点与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对papi酱未来的发展是不看好的,但明明不看好,却又参与投资,这种自相矛盾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在赢了一把大的之后,赌徒意犹未尽,在确保投资不会变成空气消失的情况下,罗辑思维又陪跑了papi酱一段路。
在撤资消息确认后,有报道称,此前罗辑思维的CEO曾表示,投资行为是“我们的耻辱”。现在这句话可以解读为,罗辑思维CEO并非专指papi酱,而是对公司从内容领域转向投资,是一种耻辱,言下之意是,投资不在他们的专业范畴之内。但“耻辱”一词,还是容易让人联想到罗辑思维与papi酱的关系,一定存在某种尖锐的对立或者僵硬得无法调和的矛盾。
“无利不起早”这句俗话还有类似的表述叫“无利不逃跑”。罗辑思维的撤资,在于他们确认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在网红经济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一个成名之后成功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路线的例子。已成名的网红固守自己的成功路线,不敢变,不能变,只有依靠被重复了无数次的自我复制模式,来延续自己的热度,这直接导致网友的审美疲劳,昔日话题人物,渐成明日黄花。
作为身价最高的网红,papi酱曾赢得罗辑思维为其争取的2200万广告代言,但就这2200万代言费用是否属实,是否左手倒右手,以及papi酱是否守诺捐资给母校的问题,早已是一地鸡毛。随着网红群体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兴网红不断蚕食地盘,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广告商已经开始正视网红的价值,以天价标准砸向网红的好时代已经过去了,注重网红实际影响,“一分钱一分货”成为广告商新的目标。
papi酱的身价,来自于她自身的粉丝数量,以及当时对她短视频作品价值的估算量,但其中的一部分身价,来自于赤裸裸、套路化的话题运作。截止到目前,papi酱的人生辉煌点,出现于罗辑思维为其召开的那次广告招标拍卖会,这次拍卖会结合了传统媒体的经营策略、商业头脑的极致策划,以及利用了当时人们对自媒体的好奇。正是因为那次话题运作过于直白、过于功利,也直接透支了papi酱的品牌,把papi酱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一个简单的内容提供者,一夜之间变成了被商业裹挟、被利益操纵、毫无反抗能力的商业牺牲品。
在短视频领域,新的竞争层出不穷,大量网红在日夜制作出类型多样的短视频作品,虽暂无现象级的作者出现,但数量庞大的作者以及海量的作品,已经稀释了网红经济的利益分配,网红们进入了均贫富的时代,重金砸向一名网红的投资行为,不大可能会再出现。网红个体的短命性,以及网红作品的重复性,再加上网红经济本身的多变性,使得资本都没法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篮子里。网红的身价,只能依靠自己不断地创造和适应来维持,投资行为只会干涉网红的创作,把本来的各自安好变成双输。
网红经济眼球是基础,但不能是本质。网红在成功聚焦之后,除了满足迅速的变现需求外,要立即转向更开阔的创作领域,比如由短视频转向长视频,由恶搞转向严肃,由短视转向长远……但极少有网红能够稳稳把握住自己的发展节奏,不是被商业带进沟里,就是自己栽进自己挖的坑里。罗辑思维撤资papi酱,再次给网红提了一个醒,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凡事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