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环保问题频频出重拳,2016年问责3000多人,最近甘肃70余人被行政拘留或问责。由东向西绵延约1600公里的甘肃,是长江、黄河和主要内陆河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这里承担着主要江河源头水源保护、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母亲河的涵养区得不到有效保护,下游势必会遭受污染之害,看来环境保护不仅仅是追着雾霾查污染源,而是全方位从源头抓治理。
从现实困难来看,甘肃这次关闭取缔排污企业21家,定会涉及企业人员分流安置、经济总量下降,甚至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化解关闭取缔排污企业带来的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对地方的巨大压力不言而喻,往往成为排污企业关停难的客观理由,同时,也是构成地方保护主义很难打破的重要因素,中央实施环境保护督察,正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强烈推进环保工作的制度保障。
从法纪角度看,排污企业迟迟得不到关停,显然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并且背离了中央有关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决策部署。用政治纪律的观点来考量环保问题呈现出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态度值得拷问,显然不符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相关要求。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寄托在走高耗能、高污染的路子上,等于饮鸩止渴,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只会积重难返。地方的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都深知这是短命的权宜之计,但由于开拓创新和统筹谋划能力不足,发展思路不清、定位不明,同时缺少忍受剧痛换来新生的改革勇气和担当,只能为保一时的稳定选择环境保护工作让位于奇形的经济发展,工作处处陷入被动,最后落入两难选择的死循环。
事实证明,守不住生态底线就无法推动绿色发展。中央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甘肃等等省份实施环境保护督察,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真管严管,当即点名批评并且问责一大批相关责任人,这体现了中央捍卫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针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各地纷纷明确表态要全力做好督察配合,自觉接受和坚决支持督察,着力强化问题整改,在中央的有力督察和地方的积极配合下,相信全国的环保工作必将会有大转折、大起色。
在抓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工作上,有的地没有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谋求新作为,而是怀着侥幸心理,想着打擦边球,明明该关停的落后产能企业,在举报信满天飞的情况下也睁只眼闭只眼,欺上瞒下,不是对苟延残喘的污染企业搞好“临终关怀”,而是极力奉行“无效治疗”,当督查问责兑现时,相关责任人落得被问责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时才如梦初醒。由此可见,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当务之急,提高相应的治理能力是必由之路,切实把中央的决策一以贯之,让好决策真正落到实处方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