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围绕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本质而言,是中国“入世”15年间,在经济实力和全球贸易版图中的地位提升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与实际控制边界,而试图以“市场经济地位”来钳制中国发展的一种战略性压制;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美国和欧盟的这种战略偏见,既是依据国际规则和美欧当年的承诺而采取的当然之举,亦在某种程度宣告: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边乃至多边力量可以轻易切割中国的核心价值链。
中国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之际,包括美欧和日本在内的主要经济体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日本更是故意放大这种拒绝声音的分贝,而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体的中国,在12月12日,就美国和欧盟对华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先后提出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中国商务部部长发文表示,中国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维护。另一方面,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发表社论称,美欧应接受世贸组织裁决。如果WTO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诉讼中裁定中国胜诉,美欧应迅速接受裁决,以免破坏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文章提到,尽管按照美欧的标准,中国并非自由市场,但北京方面在WTO提起的诉讼胜算很大,因此,布鲁塞尔和华盛顿需要准备接受败诉,然后寻找其他方法来解决贸易扭曲问题。
《金融时报》的观点反映了主流财经媒体对美欧设阻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可能引致多维矛盾与冲突的担忧,亦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达成在更高层面上的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某种期待。笔者认为,作为与全球市场高度联动的超级新兴开放型经济体,今天的中国是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全球性经济冲击的复杂经济体。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拿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标签来牵制中国,目的就在于试图切割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并在既有体系框架内尽可能钳制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成长超越西方预期
笔者曾说过,自由贸易,就其本质而言,从来都是假命题,促进贸易便利化才是各国追求的阶段性目标。如今,在这个依然由西方工业和金融强国主导的国际经贸棋局中,在2001年之前基本处于全球贸易边缘地位的中国,通过不断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扩大贸易规模、提升产品竞争力、稳步构筑双边与多边贸易体系,一跃而成为世界出口冠军。以2015年为例,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进口1.68万亿美元,进出口额依然稳居世界第一。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所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的位置逐渐上升。以国别和区域来说,去年,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等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647.5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4721.6亿美元。上述这些成就,显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们一下子难以适应的。尤其在经济处于相对低迷、西方政经领袖们极为关注的本国就业形势未有根本改观的情势下,西方需要的是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最好还能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于是,尽管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早已高度一体化,尽管任何单一经济体都无法独撑正在发生规则变迁的全球贸易体系,无论是美欧还是日本,都犯了块状思维的错误,拿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来要挟中国做出重大利益让步。其行为的本质而言,是中国“入世”15年间,在经济实力和全球贸易版图中的地位提升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与实际控制边界,而试图以“市场经济地位”来钳制中国发展的一种战略性压制。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加入WTO以来的15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中国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结果。笔者并不否认中国在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且包括中国最高决策层在内的市场主体这些年来一直在采取积极行动,以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机制早日建成与完善。尊重市场规律、敬畏市场,已是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主要市场主体的广泛共识。构建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是中国迈向新的增长周期的重要前提。
中西博弈需要国家智慧
市场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有效的组织生产和安排分配的方式。但从美欧在反倾销实际中确立的市场经济衡量标准来看,关于市场经济的标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例如,美国商务部对市场经济有六方面的标准;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度,外资企业进入其市场的自由程度,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和占有的比例,政府企业行为和微观的资源配置的退出程度,包括出口等内容的其它领域的企业自由度及政府控制程度,等等;欧盟规定的判断市场经济标准主要内容有五条:价格是否由市场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簿,企业的生产成本与财务状况不受非市场因素扭曲,企业有向国外转移利润和资本的自由,有自主决定出口的自由及其它商业活动的自由,企业必须受破产法和资产法的约束以及汇率由市场决定。但从美欧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而言,即便他们自己,也是有选择性地执行上述这些所谓的市场经济标准。
因此,中国在WTO起诉美国和欧盟的这种战略偏见,既是依据国际规则和美欧当年的承诺而采取的当然之举,亦在某种程度宣告: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边乃至多边力量可以轻易切割中国的核心价值链。笔者估计,围绕是否给予以及何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西方主要经济体一定会最大限度利用这张牌。但是中国早已是具有相当贸易反制能力以及重构区域乃至全球贸易规则的重要参与主体,后续,中国和上述经济体肯定将围绕市场经济地位展开多轮博弈,包括市场与法律层面的技术性对话,中外博弈主体之间构建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显然,这需要国家智慧。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