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400亿美元欧洲收购受阻
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美FDI的交易价值从2008年前每年少于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53亿美元。在过去2年中,欧洲每年来自中国的FDI也在200亿美元以上。
不过,在FDI增量背后,收购失败的案例也在激增。仅在欧洲,精品投行Grisons Peak的数据,从2015年年中开始,即便不算上爱思强和先正达收购受阻的案例在内,也已有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被欧洲监管者否决了。
霍伊表示,近期欧美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邀约态度渐趋谨慎,而国际市场也出现了多起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失败的案例。
10月24日,德国政府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撤销了批准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的决定
实际上,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投资是“有组织性、有选择性”地收购外国的高新技术的指责,在中资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时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高峰。当时,德国经济部部长加布里尔就发表了一些针对中资不友善的言论。一方面,德方对于中方在德国对高科技企业的收购存在顾虑,另一方面,德方也借此机会呼吁中德双方市场准入需要对等。
在质疑中资收购爱思强的过程中,加布里尔就列举了德国乃至欧洲企业在华投资受阻的情况。不过,综合中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近年欧洲对华投资额持续攀升,当前欧洲在华投资存量远大于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德国在华企业达8000余家,中国在德企业不到2000家。另外,今年前9个月,德国在华投资已增长120%。
荣鼎集团在报告中也呼吁中美通过FDI的对等来抵消相互信任、理解的损耗。如果中资在美的投资量达到了荣鼎预测的水平(即在2016年达到300亿美元),而混合的商业和政治诉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么,在美国以及全球都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竞争政策的导向。
“国家安全”引争议
CFIUS长期以来一直在中资海外收购方面扮演“拦路人”的角色。CFIUS可以对威胁国家安全的交易进行审查,但其实,对于“国家安全”的定义非常模糊,因此也为CFIUS的操作预留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荣鼎集团在报告中对于CFIUS的操作做出了解释,并指出CFIUS对两方面的威胁尤为敏感:第一,重要的、双重使用科技相关型的交易;第二,在地理上接近国防装备或其他国家安全设施而增加经济或军事间谍风险的交易也是重点。
如以此判断,CFIUS对于爱思强的审查原因就属于前者。德国经济部也以该收购案涉及“安全问题”为由收回了此前的收购许可。德国媒体随后爆出,这是因为美国情报机构向德方提出安全警告,担心中国将爱思强公司的芯片用于核项目,从而导致德方态度转变。
最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总统令,阻止了中资对爱思强的收购,并称有“可靠的证据”表明,此收购有可能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为,爱思强的科技同时应用在美国军方设备上,存在国防安全隐患。
此前,爱思强最大股东、位于伦敦的投资公司Argonaut Capital公司已发表声明,痛斥了这种逻辑,并指出,“爱思强生产的是半导体制造工具,并不生产芯片。爱思强同国防工业没有任何直接的销售关系,且爱思强的员工也没有参与美国政府的涉密研究,不掌握任何同国防相关客户的敏感信息。”声明还指出,如果上述逻辑能成立的话,那么“以后也可以阻止中德钢铁企业合并了,因为钢铁可以在德国和美国用来造坦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日前表示,中资收购德国爱思强纯系市场行为,中方反对这种从政治上进行干预的错误做法,“希望美方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捕风捉影,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公平环境和便利条件,从长远看,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欧洲要放弃贸易保护主义
在中资宣布放弃收购爱思强后,德国媒体哀叹道,“这家在几个月前(除业内)还无人知晓的技术性企业,无端成为了世界政治的牺牲品。”
斯图布在文章中指出,“这不是有关蓝领工作在大陆之间的转移,这是白领企业更换雇主,根植于全球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中。”
德国媒体也随后反思,美方是的确秉持了国家安全原则,还是出于美国本土工业界利益的考量,才作此决定?此前已有业界人士指出,爱思强与中国的联手在商业上对于美国同行业的竞争者将产生不利影响。
无论如何,爱思强已成为了真正的受害者。此前爱思强曾表示,如果收购失败则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方式控制收支平衡,目前爱思强已经向德国政府提出国家援助的请求。爱思强和700名员工的未来也令人担忧。其前车之鉴就是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中资财团曾开价28亿美元收购飞利浦旗下的LED照明部门Lumileds,但CFIUS的反对使得飞利浦在压力下放弃了同中资的交易,导致潜在买家数量大大减少,最终飞利浦方面被迫降低要价,并在12月13日发声明称,将Lumileds的80%股权以15亿美元售予私募股权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这意味着,CFIUS的插手让飞利浦方面损失13亿美元。
霍伊指出,部分西方国家的卖家已转向与西方的策略投资者或私募基金进行交易,以避免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但这也意味着对投资标的的估值往往较中国投资者(的估值)低。
至于德国对中资的质疑,霍伊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我觉得,德国有可能在这方面是个输家。”一方面德国存在这种持续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在北欧国家,则有非常吸引人的科技企业,霍伊表示:“以色列也具有能成为一个很大赢家的潜力,他们在未来有极大的机会同中国投资者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