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句俗语说,“无酒不成席”。客来奉酒小酌的迎宾方式,早为人们所熟悉。但是,酒桌上特别是公务接待中的饮酒,正因其引发的诸多不良风气而饱受诟病。
为响应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各省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务接待的新规,如四川省出台的《四川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从吃住行到最终报销以及禁止出现的情形都做了详细规定,要求“三单”齐全才予报销,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腐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其六项新制度环环相扣,切实堵住接待上的管理漏洞。也因为有这些新规的出台,各项新的制度落实,让我们看到公务接待这一块的经费有了明显下降。
为了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管住“舌尖上的腐败”,全国多地出台“禁酒令”,严禁党员干部工作日午间饮酒。一些地方更是亮出“最严禁令”,凡是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岁末年初,人情往来、应酬宴请较多。各地公务接待是否摆脱了“酒规矩”?干部能否不再为“吃吃喝喝”所累?记者实地探访,闻闻公务接待餐桌上的“酒精浓度”,看看干部执行规定的“作风硬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酒文化,也深不可测。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然而,在中国官场的公务接待中,酒文化却日渐变了味儿。
事实上,餐桌上的酒水,有从几元的二锅头到几千甚至几万的茅台价格不等的品种,公务接待中的酒水接待,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腐败现象。比之于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道路问题、发展问题因为资金的匮乏迟迟得不到解决,公务接待餐桌上的酒水浪费是多么令人汗颜。
前段时间以来,媒体常有曝出公务人员陪酒导致住院,甚至死亡的新闻,乍一想,工作人员也是蛮拼的,完全是用生命在接待啊。但细细想之,更多地觉得是悲哀,是叹息。公务接待桌上的畸形酒文化,是对公务人员身体,甚至生命的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