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1季度交付量数据的相继明牌,小鹏再一次锁定了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番位争夺战的榜首。
3月,小鹏汽车总交付15414台,以148%的高增长势头,大幅领先于蔚来和理想两家。整个1季度,小鹏累计交付34561台,连续三个季度位居新势力交付冠军。
“跑”起来的小鹏,销量上的领先优势还在持续扩大。小鹏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保守估计,一季度会是今年最少的季度”。
然而,小鹏的另一个现状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毛利率始终原地踏步不前,盈利能力难有本质提升。其“本命”自动驾驶,也在近期被爆出事故陷入争议。
毛利率过低
小鹏3月底发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整年营收规模达到209.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59.1%。这一数据远远领先于蔚来和理想的185%和186%。
销量数据上,小鹏交付量和增速都一马当先,全年共交付98155台,增速达259%,大大甩开另外两家。
与此同时,小鹏的销售成本也达到183.66亿元,较上年增长229%。按去年交付的车辆总数计算,每卖出一辆车,就需要18.7万左右的销售成本,和小鹏主力车型P7的起售价已经相差无几。
虽然烧钱和亏损是造车新势力现阶段共同的母题,但小鹏的问题显然更加棘手。小鹏去年四个季度亏损持续爬高,全年共亏损48.63亿元,同比扩大78%,而蔚来和理想同期的亏损分别为40.2亿和3.2亿元。
困扰小鹏的主要问题是毛利率过低,2021年仅12.5%,而同期蔚来的毛利率有18.9%,理想汽车则达到21.3%。
毛利率低,产品均价低等因素,导致小鹏虽然在全年销量上拔得头筹,但营收水平还是处于“蔚小理”中末位,亏损却是三家中最大的一个。
仅从报表来看,小鹏是三家新造车公司中投入产出比最低的。要扭转这个局面,要么降本增效,要么卖更贵的车型,提升溢价能力。
小鹏选择了后者。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新车型的毛利率,包括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的G9,以及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将会结构性改善。
小鹏制定的中长期目标,也是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这是它的国际对手特斯拉目前的毛利水平。
氢财经了解到,在3月26日出席的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何小鹏再次明确了这个方向:2022年,小鹏会将主要产能倾向于毛利更高的车型。
智能化“本命”
回溯过往的经历,作为UC的创始人,何小鹏在2014年将UC卖给阿里巴巴时,就完成了自己早年设下的“40岁实现财富自由”目标。
出于最早的投资目的,以及看好智能电动车的发展,何小鹏最终于2017年亲自下场All in造车。这也导致他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个 “纯互联网人”——蔚来、理想的创始人李斌、李想造车之前,分别经营着中国最大的两家汽车网站,易车和汽车之家。
具备互联网产品和工程师背景的何小鹏,虽然是三位创始人中最不懂车的,但优势在于,他是最会写代码的,对自动驾驶的算法、数据更为熟悉。
正是这种创始人基因,使得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最早,最坚决,并将其作为核心能力和技术壁垒去建设,始终坚持全栈自研。这是何小鹏认为重要的事情,自动驾驶也成为其寄予厚望的销量提升要素。
小鹏去年花销上最大的投入,也是落在研发上,一共砸了40多亿元,相当于全年营收的五分之一,这种研发营收比在造车新势力三兄弟中遥遥领先,小鹏也被外界看作是最像特斯拉的新势力品牌。
对标特斯拉的定位和营销策略,放大了小鹏在市场上的声量。而那场“偷窃门”引发的两家创始人隔空骂战,则进一步将人们对二者的认知关联度提高。
目前,在国内三家新造车势力中,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被业内认为有相对优势。去年初,小鹏辅助驾驶系统升级版本中新增了高速 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等功能,到三季度月均使用率已超过60%,行程550万公里,意味着其自动驾驶系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在小鹏的规划中,以后还将推出CNGP和XPILOT 4.0等相关技术。“公司对开发及快速迭代中的城市导航系统(CNGP)感到兴奋。CNGP即将通过OTA推出,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并标志着公司在为车主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的征途上的又一项重要里程碑。”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中表示。
何小鹏在前述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还表示,小鹏汽车将在2026年,完成向无人驾驶的过渡。
自动驾驶可否信任?
然而,“小鹏汽车自动辅助驾驶失灵”等负面热搜,却将小鹏引入争议漩涡,人们因之对其自动驾驶的技术水平产生质疑。
近日,湖南岳阳一小鹏汽车车主称在国道上开启自动辅助驾驶行驶十几公里后,突遇一辆侧翻在道路上的汽车,没有任何报警和减速,车子径直撞了上去,发现异常后有紧急踩刹车,但汽车没有任何反应。同时根据车主提供行车记录仪显示,撞击前加速度数值还有上升现象。
小鹏汽车官方对此回应称,该事故系没有保持对车辆前方环境的观察并及时接管车辆所致。意即车主不可过度信任辅助驾驶。
自动辅助驾驶事故,在智能汽车生态圈的不乏先例。中国首例因自动驾驶导致车祸死亡的事件发生在特斯拉身上,去年8月,一名蔚来汽车车主因为高速追尾施工车辆身亡。诸如此类事件,常常会掀起人们对自动驾驶这一热门的新兴技术的争论。
技术变革带来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法律、伦理等等,比如近期美国就出现一起无人驾驶汽车在警察截停后逃逸的事件。而对于车企,则需要明确其自动驾驶能力,是否能与所宣传的技术等级相匹配,厘清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之间的区别,不要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何小鹏曾在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被问及此类问题时坦承,他自己的司机现在在驾驶小鹏汽车时也不爱用 NGP,不止一个人这样。这反应了大家的心态,“觉得(NGP)不可控”。
安全问题也不止发生在自动驾驶上。小鹏发布2021年财报的当晚,一辆2019款小鹏G3汽车在深圳龙华区某小区起火。
事实上,近年来小鹏G3汽车曾数次发生起火事件。2021年4月14日,广州一辆小鹏G3在充电桩旁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2020年8月11日,一辆小鹏G3汽车在广州海珠区发生冒烟起火事故。
为此,小鹏因安全事件频发触动大批次召回。2021年1月,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信息,小鹏汽车召回约1.33万辆生产日期在2019年3月29日至2020年9月27日的小鹏G3汽车,而近日起火的小鹏G3汽车正是2019款。
氢财经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小鹏汽车的投诉数量,在“蔚小理”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中排名第一。其中被投诉原因主要为,存在“不按规定日期交车”、“疑似维修车”、“质量安全”“欺诈消费者”等问题。
在原材料短缺、补贴退坡等不利因素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战事无疑极具观赏性。当百度、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涌入赛道,不知小鹏的“智能化”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而在争夺未来智能汽车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小鹏能否一路长虹,还在于最基本的质量和安全,不要让“鹏友”们伤了身体伤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