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6日起,杭州市区全面禁止车辆鸣号,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上海早在2007年就已禁止在外环线以内鸣号,“禁鸣令”已实施近10年。时至今日,市民在上海外环线以内仍经常听到车辆鸣号声。今年3月25日至4月9日,上海已查处违法鸣号2857起。
司机:鸣号多因“不得已”
昨天下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高架支队采取“定点+动态”模式,对违法鸣号展开整治。从4月1日至10日,上海高架道路已查处违法鸣号130余起。
下午14时10分,位于南北高架近鲁班路立交处的定点整治点,一辆牌号为沪FN2788的强生出租车因违法鸣号被交警拦停。驾驶员吴师傅表示:“前方有车辆变道,所以按了喇叭。”吴师傅甚至表示:“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但习惯很难改变。”交警在查处过程中,发现驾驶员还未佩戴安全带,高架交警依法对其违法鸣号、未系安全带两起违法行为合并处以150元罚款,并记2分的处罚。
禁止鸣号的规定虽已实施近10年,但不少驾驶员仍认为,鸣号是“身不由己”、“是合理的”。
14时55分,交警在南北高架南向北近延安东路立交处,发现驾驶牌号为沪AWA508的小客车女司机正在打手机,民警随即将其拦停,后方一辆牌号为沪GE5198的小客车这时忽然鸣号。
打手机的女司机被依法处罚200元并记2分。后方鸣号的男驾驶员颇为激动地说:“前方车辆突然停了下来,我是出于提醒才按喇叭的。”现场执法民警告诉记者,当时车速很慢,不存在需要急刹车的紧急情况。这名男驾驶员最终承认违法行为并接受处罚。
“很多人的观念还是没变,认为自己违法鸣号是不得已的,是出于善意的。”一些一线执法的民警告诉记者,大多数情况是驾驶员的不良习惯没有变化,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喇叭声开道”。
记者日前在申城街头走访发现,随着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推进,部分路口恶意鸣号情况已有明显好转,但仍不时听到喇叭声。
“要树立一种新的观念,除了长期教育之外,处罚是较好的办法。”作为此次重点整治的十大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上海公安部门还将持续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严管。
交警:取证主要靠现场辨认
“违法鸣号,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取证。”一些一线交警坦言,相对于处罚其他交通违法行为时的“理直气壮”,违法鸣号是执法中“最棘手”的一类。
闯红灯、实线变道、路口“拖尾巴”……大多数违法行为都是有“画面”的,一线交警不仅可以利用执法记录仪取证,还有路口监控设备能还原事发现场情况。违法鸣号不同:这样的违法行为往往只在瞬间,如果不是交警现场立即辨认出声音来源,事后将很难进行处罚。
此次交通违法大整治期间,因大量警力增援,让交警执法时能够“分神”关注违法鸣号的问题,但在日常交通管理中,这样的情况很难延续。
一些市民建议,对于违法鸣号这样的行为,能否在车辆出厂设置时对车辆行为进行记录,特别是对于违法鸣号高发的公交车、出租车等运输车辆带头管好。还有市民建议,需要对违法鸣号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让违法者记住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