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带来了人才流动新变化:三地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但北京仍是求职者首选,阻碍三地人才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这是4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京津冀区域人才交流洽谈会传递出的信息。
当天的洽谈会由三地人才服务机构共同举办,共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7547个就业岗位。其中,河北、天津两地单位参会数量达到了100余家,占总数的一半,比上年多30余家。
招聘会受到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欢迎。《工人日报》记者了解到,原定10时开始,许多参会单位不到9时已到达,入场求职者约3000人,现场各单位收取简历5000多份。
天津美泰真空技术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冯小姐告诉记者,求职者不乏一些北京的985、211院校毕业生。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和两地交通愈加方便,“来北京招人不会像以前那样空手而归了”。
来自河北和天津的招聘人员说,在政策引导下三地人才流动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北京仍是现场大部分求职者首选,阻碍三地人才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
润德集团是河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负责招聘的凌女士告诉记者,从8时半开始到10时半,只收到五六份简历,“没有达到预期,那边的北京一个地产公司,求职者明显比我们这儿多。”
记者注意到,招聘会现场北京专区中求职者的数量明显高过于河北、天津两地专区。而招聘会开始不到一个半小时,河北专区里的一些用人单位就已陆续撤离了。北京人才服务中心表示,当天现场达成初步意向约1330余人,其中北京单位约1000人。
一些求职者认为,三地薪酬待遇存在差距。“我学的是机械电子专业,在天津一家研究所工作,年薪七八万元。在北京同类型的研究所都是年薪15万元到20万元。”一位求职者来自天津的亲友说。
中科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刘经理所在的公司也感受到了这种“地域尴尬”。他们公司总部位于与北京接壤的河北燕郊,但每次来北京招聘,公司都十分慎重,“人才留不住,培养了一两年,很多人都会跳槽进北京了。”
“要促进三地的人才流动,缩小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差距是当务之急。”她说。
牛先生所在的河北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打算从北京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在他看来,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交通便利是促进人才流动的积极因素。但仅此还不够,应聘者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着重考虑的是城市文化、环境污染、业余生活、子女教育等。“要加快三地人才流动,既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具体的政策实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