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解决宜昌市部分企业直接融资比率偏低、杠杆率偏高且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市财政局改革创新,发力供给侧,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去杠杆。
一是引导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预算安排3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新三板”和“四版”挂牌、债券融资等给予相关奖励。截至目前,天宜机械、宜都运机、金海科技等5家企业已兑现奖励。
二是不断创新财政金融产品。在巩固完善“财政科技创新贷”等六大财政金融产品基础上,推出“财政调度资金委托贷”、“财政出口增信贷”,八大财政金融产品撬动银行贷款136.28亿元,全市729家企业受益。
三是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安排八大财政金融产品风险补偿金6000万元,减少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对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加注资1亿,使其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提高其融资担保能力;安排2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保费补助。
四是用好用活三峡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强化三峡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吸附放大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种子期、天使投资、初创型企业、创新型园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国投产业升级投资基金、兴发高投新材料创投基金等5支子基金正式注册落地或通过评审,总规模达20.5亿元。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化重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市级财政与武钢集团、长安信托公司、国投集团共同出资组建200亿元的宜昌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出资100亿元,支持优质企业开展上下游兼并重组,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安排市级就业资金6845万元,优化资金分配结构,支持转岗就业、扶持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合理安排分流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