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
【城市副中心】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和5个新城中心以及2个核心镇中心。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分别设置两个核心镇中心
8月22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正式公布,并宣布即日起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上海2040”确立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上海2040”明确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这是摆脱过去的路径依赖,用底线约束倒逼转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说。
比如人口规模,提出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不同需求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市“以人为本”的保障能力和适应能力。
又比如用地负增长,提出至2040年,本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从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天花板”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200平方公里的“留白”。在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和生态保护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落地的前提下,全市层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2765平方公里。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开发、城市的立体开发和地下空间分层利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减少工业用地比重,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的比例。
对于上海的城市空间布局,“上海2040”提出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体系。首先是优化上海大都市圈格局,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其次是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市域城乡体系。第三,打破传统城镇体系以行政层级配置公共资源的方式,依托城镇圈发展战略,实现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圈以一个或多个城市(新城或新市镇)为核心,按照30-40分钟交通出行时间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规划形成23个城镇圈,包括15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4个整合提升型城镇圈和4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
此外,将形成由“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以及社区中心”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和5个新城中心以及2个核心镇中心。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两个门户型节点城市分别设置两个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