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源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工作质效。
一是在项目实施地建立现场指挥部,及时发现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各项目顺利推进。二是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会计资料及工程施工资料进行分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所有工程都严格按相关规范和合同质量要求进行管理,并在项目区实行了项目公示。三是按照集中连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灌区或流域治理为主线,重视项目规划和现场施工管理,严把材料和工艺关,打造了工程质量优、外观形象好、群众满意的优良工程。
二、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
一是坚持资金管理“三专制”。根据相关规定,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三专制”,确保资金报账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和专款专用。二是推行资金使用“六控”制。深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有效地实施“六控”报账,即:不符合项目计划要求和资金使用规定的,不予报账;工程施工不实行合同制或招投标制的,不予报账;对项目资金计划不公示,没有公示手续的,不予报账;没有中介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的,不予报账;验收不合格的,不予报账;违反财务制度,手续不全的,不予报账。三是严格资金拨付评审制。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每项工程结束后,都由审计部门进行决算审计,并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三、强化建后管理,确保发挥实效。
项目竣工后,组织专业人员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标准要求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主动与当地乡镇、村组及时办理移交管护手续,并委派专人监管,确保各项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三年来,改造中低产田0.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14万亩,开挖疏浚田间渠道71.65公里,衬砌田间渠道73.26公里。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93万亩、除涝面积0.21万亩,年节水量48万多方。打造了湄江灌区、三甲、白马等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区水的利用系数从治理前的0.45提高到治理后的0.85,从根本上解决了“多水、少水”和排灌两难的问题,治理后的项目区粮食亩产提高15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