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江门财政积极发挥职能,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优化资金效益,以“三个支持”大力推进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努力推进我市扶贫工作实现城乡合一、两线合一、资源合一,其中2015-2016年,我市共投入1.95亿元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并初步建立起具有“江门特色”的扶贫模式。
一、支持“城乡合一”,实现底线民生全覆盖。我市把扶贫重点从只帮扶农村贫困户转到统筹帮扶城乡贫困户。在2016-2018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将2015年城乡低保家庭纳入扶贫工作范围,将其中有劳动能力且愿意接受帮扶的城乡人员认定为新时期城乡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并按要求进行建档立卡,采取“一户一策”、结对帮扶的模式,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对口帮扶,其余无劳动能力的则继续由低保政策兜底管理,实现城镇与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全覆盖。
二、支持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实现精准脱贫。一是帮扶对象的的合一。我市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是从低保家庭中组织申报确定,贫困户即低保户,低保户包括贫困户。二是准入门槛的合一。我市通过提高扶贫线标准,按2015年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确定我市的相对贫困人口。扶贫线标准为我市2015年不同地区城镇和农村的低保标准,从准入门槛上实现扶贫线与低保线的合一。三是脱贫标准与低保提标相衔接。按照省委提出两个不低于要求进行测算,预计到2018年,我市将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实现扶贫线与低保线的“两线合一”。
三、支持“资源合一”,创新社会扶贫新模式。一是构建新时期扶贫攻坚财政保障机制,各项保障措施按人均3年内(2016-2018年)不少于2万元的投入标准数,以自愿接受帮扶的贫困人口为基数,全市三年财政总投入不少于3.33亿元。二是整合基层资源,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使全部村委会集体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全面消灭贫困村;激励农村积极保护基本农田、公益林和水源地等自然资源,确保村民“守土有责、守土有益”;提升村(居)公共服务站水平,并协助解决村“两委”工作人员工资保障问题,努力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工作,探索社会扶贫创新模式,大力推进由市工商联牵头的“百企扶百村”、由市卫计局牵头的“百医牵百户”以及由团市委牵头“千(万)义工助千户”等社会扶贫模式,充分整合我市各类资源,建立有效的结对和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