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美 全速发展美丽经济
以“渔农业增效、渔农民致富”为落脚点,全力打开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通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增强渔农民群众获得感。近年来,全市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三位,今年上半年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全省最低。
彰显特色发展休闲渔业。深挖海洋、海岛、渔家、渔业等“海味”元素,擦亮舟山群岛海洋休闲渔业的金字招牌,鼓励渔民转产转业,推动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体验型业态转型,打造休闲垂钓、海上观光、海上竞技、劳动体验等海岛韵味浓郁的“海上休闲天堂”。目前,全市已建成休闲渔业基地50余个,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旅游。
融合时尚培育海岛民宿。引导渔民创意海岛、经营渔村、创业渔家,着力打造具有海岛风味、渔家风情、时尚休闲特色的民宿。借力外地先进理念、发展创意和民间资金,引进漫居、青蝉等一批知名民宿品牌,培育了“东沙小岙”“枸杞三不”“嵊泗青鸟”等一批特色民宿,形成了东极、东沙、花鸟等一批民宿特色村,打响了全市民宿统一品牌“东海人家”,实现了“让老百姓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全市共拥有民宿床位数2.85万,约占全市对外接待总床位数的60%。
鼓励触网发展渔农村电商。重点依托海水产品、海岛旅游等特色资源,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村和电商市场主体,做好互联网“卖舟山”文章。通过发展渔农村电商,形成了一批渔农产品地方质量标准体系,培育了大舟山、舟山米道等一批知名电商品牌,建立了电商服务站、电商产业园等配套服务体系。目前,已在淘宝、京东等四大主要电商平台开通了舟山特色馆,全市涉渔农网店超过6000家,渔农村网上创业群体达到1万人以上。今年1~9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90.66%,增速居全省第一。
人文美 全民共建精神文明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全面推进美丽海岛建设,为新区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提升群众人文素养。实施渔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举办渔农民素质讲习所,实行渔农村劳动力订单式全免费技能培训,基本实现渔农村劳动力培训全覆盖,并创树了“海岛乡土人才”“海岛渔民秀”“海岛育婴师”“海岛画师”等一批具有浓郁“海味”的培训品牌。以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载体,全方位培育红色革命军旅、蓝色海洋民俗、绿色海岛农耕、金色创业创新等礼堂文化品牌,打造渔农民的多彩精神家园。以“道德文明六进社区(道德点评、礼仪知识、公益宣传、乡规民约、生态文明、科学文化)”为主抓手,建立和完善道德点评制度,倡导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扎实推进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订修订率达到100%,将村庄规划、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卫生等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内容写进“两约”。同时,积极探索村规民约奖惩办法,为全省有效解决“两约”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参考。
培树海岛最美风尚。把城乡文明作为美丽海岛的风景线,全面开展“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文明乡镇、和谐文明新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精心打造“最美”系列品牌,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魅力人物、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使文明现象从“盆景”变“风景”、从“风景”变“风尚”,引领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观。6月30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6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舟山隆重举行,展示了千岛市民的道德美,奏响了新区文明的主旋律。全市创建完成省级以上文明乡镇9个、文明村32个;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14人;七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弘扬海洋特色文化。坚持张扬海洋文化个性,深度挖掘海岛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鲜明海洋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申报观音传说、舟山锣鼓等众多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打造了中国海洋文化节等著名节庆活动。注重讲述乡村故事,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岱山东沙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嵊泗峙岙等4个村被列为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定海马岙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加强对村庄建筑风格、形态和色彩的控制,规范渔农村私房翻建管理,精心筛选34例农房设计方案汇编成册,打造独具魅力的“坡顶硬脊、黛瓦石墙”的海岛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