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487公里海岸线中,有4.55公里是秦皇岛港西港区搬迁而退还的海岸线。而这短短的4.55公里,曾是北煤南运的中转站;被称为“港城”的秦皇岛,也因港兴城。
时光荏苒,百年秦皇岛港已由单一的煤炭码头发展成为集煤炭、油品、杂货等多种类货物装卸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同时,西港产业园帆船游弋,百年港区蝶变为海上花园,开启了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崭新历程。
百年港区“变”特色园区 重焕新活力
西港开埠地原为秦皇岛港开埠码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政府自开口岸。历经百年的开发建设,秦皇岛港形成了东、西两大港区的现代化港口——东港区以煤炭作业为主;西港区为老港区,主要进行散杂货、集装箱作业。
西港区曾经是秦皇岛港最繁忙的生产作业区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在这里集散,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随着秦皇岛港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2013年,秦皇岛港西港煤炭码头正式关停,百年老码头迈上转型发展新征程。
现在,有着124年历史的开埠地码头,在保留原有大量近代工业遗产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嬗变为工业与时尚相聚合、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西港产业园区。
走进西港产业园,文化展馆和商品体验销售中心是由具有110多年历史、秦皇岛港第一座大型杂货库房和秦皇岛口岸最早货栈南栈房改造而成;看上去简约复古的临海主题酒店和酒吧曾经是砖混结构的原三公司服务队办公楼;三角商业街区是原来的库房、浴池和候工室;曾经用于调运火车的铁路车场改造成铁路花海……
此外,西港产业园还将当年的工作船码头改造成帆船游艇码头,建设泊位58个,购置近百艘帆船游艇,建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西港航海中心。
数据显示,今年5-8月,参与西港产业园帆船体验的游客超万余人次,冲浪、海钓等其他水上项目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夏季旅游旺季,甚至“一船难求”。
创新“铁路箱下水” 内陆港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
如今的秦皇岛港,已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干散货运输港口,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
为保障能源运输通道畅通,今年以来,秦皇岛港不断优化生产组织,确保了国家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出色完成了煤炭保供稳价各项工作任务,其中,秦皇岛港煤五期创下近两年来昼夜生产新高,24小时完成吞吐量27万吨。
同时,秦皇岛港还不断升级海铁联运模式。
日前,一列装载玉米芯颗粒的”秦保快线”海铁多式联运班列,从保定京雄保国际智慧港货场顺利运达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直接搭载秦仁航线“新郁金香”轮运往韩国仁川,标志着河北省首列外贸多式联运铁路箱下水成功运行。
据悉,通过“铁路箱下水”,实现内陆港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省去多个装货环节,单程每个集装箱可节约成本近1400元。
近年来,秦皇岛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在推进“韩-中-蒙”跨境海铁班列多式联运业务常态化运行的同时,开通“保定-秦皇岛港-仁川”海铁联运通道,可同时执行内贸、外贸、“一带一路”及中欧班列、中国东盟班列运输业务;新开通至山东烟台港集装箱航线,航线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挂牌成立秦皇岛港大同湖东内陆港和大同古店内陆港,目前,已累计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建成内陆港及集装箱场站13个,拓展了港口腹地范围。2021年,秦皇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87万标准集装箱,其中完成跨境海铁联运箱量3910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10.64%。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秦皇岛港累计保障了近8800万吨电煤和4428艘次电煤运输船舶的水上安全运输。7月份以来,秦皇岛港日均保障电煤运输超过45万吨,电煤运输船舶达十余艘次。
2022年1至6月份,秦皇岛港生产运行平稳安全,完成吞吐量9722万吨,同比2021年稳中有升。
高科技赋能 能源枢纽港开启转型升级新篇章
“不用到现场,也能操控卸车机。”对于卸车机司机张爱玲来说,港口的视频集中控制中心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装卸现场用视频监控能看得更清晰、范围更大,远程遥控一键自动操控,提高了我们的作业效率。”
虚拟服务器、云桌面、可视化机房等多项技术应用,让港口生产调度环节更“智慧”,通过实施卸堆集控、取装集控、智能环保集控等技术,秦皇岛港搭建起以取、装、卸、堆集控为基础的智能化框架体系,大大简化了生产操作流程。
利用智能化、无人化的先进技术,实现将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北斗定位等新型基础设施与生产业务深度融合,如今,秦皇岛港的生产作业流程融入了更多智慧基因。
据悉,未来的秦皇岛港,将继续发挥能源枢纽港的重要作用,坚决落实国家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提升智慧码头建设水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防消防安全事故,确保能源高效顺畅运输。同时,秦皇岛港的转型发展步伐将继续加快,大力发展海上客运、邮轮、游艇、滨海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
来源:河北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