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公布了其2015年三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华夏幸福共完成销售额449.17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20%;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63亿元,同比大增33.4%。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各行业均面临着市场趋冷、增长乏力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新城这一独有模式的坚持,则让华夏幸福迎来收获季。
盈利能力依旧抢眼
三季度,华夏幸福各项经营业绩持续表现稳健,尤其在核心业绩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增长。
根据其三季报,2015年1-9月,华夏幸福共完成销售额449.17亿元,20%的同比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是华夏幸福继2015年中期销售金额历史性首次进入行业前十强后,持续保持行业第一梯队的领先身位。
作为众所周知的“最能赚钱公司”,华夏幸福的盈利能力也依旧抢眼。三季度,华夏幸福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4%,持续保持着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华夏幸福拥有独一无二的产业新城模式,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轻资产属性的产业发展业务则赋予华夏幸福更强的盈利性和成长性。
2015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4.24亿,同比大幅增加62.32亿。这得益于固安、大厂等成熟园区持续贡献稳定净现金流,以及部分二三梯队园区开始贡献收入,华夏幸福的模式优势由此愈发显现。
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华夏幸福预收款项余额进一步提升为600.29亿元,在2014年末基础上大幅增长36.5%。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逐步结转为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有利于锁定未来三年的经营业绩。
模式深耕受认可
领先的模式带领华夏幸福步入收获期,而从报告期内华夏幸福的一系列举动,更能看出其对此模式的持续坚持和深入践行。
2015年第三季度,华夏幸福分别在京津冀区域的雄县、香河、霸州三地,以及长江经济带上的来安县,完成了产业新城的业务拓展,实现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这两个重点布局区域的产业新城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的同时,华夏幸福还以创新的方式,积极拓展产业链条的纵深价值。
2015年7月,华夏幸福随总理访法,与法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联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7月,联手北京电影学院,在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打造“北京东部影视产业集群”;8月,与任丘市人民政府、华北石油管理局签署协议,首次以PPP模式“订制”智慧新城;9月,与法国葡萄酒品鉴协会及全球度假连锁集团CLUB-MED达成合作,打造怀来京北生态新城;10月,携手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北方车辆汽车产业园,向整车、房车及智能制造产业迈进;10月底,还与科技部旗下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联手打造首个专注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级科技成果产业化联盟。
业内人士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等多项政策利好的影响下,华夏幸福在产业促进创新升级方面的一系列举动,既保持了其在产业新城模式上的优势,又极大地增强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了区域价值,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与尝试的道路。
种种迹象显示,华夏幸福作为市场化力量的实践做法及独特的产业新城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固安县政府与华夏幸福共同探索的PPP模式;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13个PPP示范案例,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项目再次榜上有名;此外,无锡市南长区政府与华夏幸福以PPP模式合作开发的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项目,作为唯一产业新城案例,也入选了江苏省财政厅的PPP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