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全国首个碳中和示范校正式落户大兴区第八小学,北京市教委巡视员武怀海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占军、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副主任龙艳颁牌。“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创建北京市第一所碳中和试点校”正式启动。天普新能源总经理李仁星受邀出席活动。
(资料图)
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技教育的加法,实现减负提质,成为当下中小学面临的任务,去年,教育部发布了《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绿色、低碳、智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解决双减减负提质增效问题,大兴八小携手天普新能源自去年便开始研究碳中和教育理念与实践应用,并把碳中和应用与探索的经验全部应用于学校碳中和试点建设。
天普新能源与大兴八小在节能低碳环保领域开展了多样的探索性活动,试点校形成丰硕的特色经验和成果。学校建成运用新能源的设施群——“八大景观”:光伏多功能座椅、智能垃圾分类站、“一张纸献爱心”智能回收箱、光伏发电系统、微风发电机、光伏喷泉水池、“ENPOWER”智能管理平台和碳中和教室等。
由天普打造的校园“ENPOWER”智能管理平台实时显示校园碳排放监测数据
在学校教学楼大厅设有一面“ENPOWER”智能管理平台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学校碳中和相关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平台覆盖了校区内多种综合能源管理的系统平台,能精确计算水、电、气、热、光伏、厨余垃圾等用量,并统一折算成碳排放量,再与现有节能行为和光伏绿电进行碳抵消。屏幕上,本年度指标概况一目了然:学校人数1350人,碳汇总量为102572吨,已累计发电116382千瓦时。屏幕上还显示‘低碳先锋班’排名,孩子们经常查看自己班级的名次,期待能获得荣誉。今后学校继续将能源设施优化为地源热泵,同时增加屋顶光伏建设面积,可实现学校整体用能碳中和。
光伏多功能座椅旁能为手机充电,智能垃圾分类站可根据投放量换算成碳币,楼顶的微风发电机将风能转为电能……等新能源理念应用
学校行政楼顶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由天普实施承接,满足学校大部分电力所需
目前学校每年用电碳排放178849kg,通过光伏装置进行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000kg。学校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校园新能源设施群,持续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学校用电已实现碳中和。
此外除了科技硬件设备,学校还与天普新能源共同构建增设了许多相应课程,让碳中和知识自然融入基础通识教育。负责学校碳中和设备规划和研发的天普集团副总经理于良介绍,学校碳中和设施在设计之初就将多学科知识融于其中,课堂上,结合“八大景观”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教师依据学生不同学段进行授课,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效果。比如,高年级的孩子会学习“太阳能装置”发电的物理学原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则引导他们认识“光”。此外,个别“景观”还集聚多学科知识,不同学科教师围绕某个“景观”立体式传授知识,无形中让学生建立了学科间的知识网,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响应了教育部提出的“跨学科教育”理念。课程知识螺旋式推进,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中感受知识的熏陶。
碳中和绿色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增强学生的低碳知识和行为的养成,以及对科技创新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低碳小达人、生态小公民,从而实现教育“减碳”。
在聚焦“低碳”,探寻立德树人路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联动,着眼“未来”。天普新能源将持续发展低碳绿色学校深度交流。并以此次“碳中和试点校”为契机,积极探索推动建设高质量碳中和学校。持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新能源技术创新优势,形成具有示范性、可复制、可借鉴的“碳中和绿色校园模式”。
天普在新能源方面已积累了三十余年技术创新与研发,并一直专注于光热、热泵、光伏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极探索新能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为客户持续提供高品质热水、采暖制冷、清洁电力等能源供给综合解决方案。
未来,天普将继续赋能更多校园碳中和绿色发展,为绿色低碳教育服务。为国家实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