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回避的赛道,安徽能源集团和蔚来要进攻了。
5月17日,在2023搜狐科技峰会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更是表示,核聚变能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是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超过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开发可控核聚变能源的科学可行性已得到实验证实。
(相关资料图)
今年4月19日,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就发过一则公告,说要与几家公司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名叫“聚变新能”。注册资本50亿元,国资主导,蔚来系占股30%,还有中科院的科研能力加持。
从公告里披露的各项资料来看,与路透社报道的内容基本吻合。
聚变新能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各个股东持股比例如下:
挨个来看,其中的“蔚泽晶润”指的是合肥蔚泽晶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这是蔚来资本的投资实体。
而表中序号1显示的“蔚泽晶润及其募资方和关联方”认缴出资15亿元,持股比例为30%——刚好能与路透社报道的“蔚来资本+蔚来汽车”的出资额和持股比例对上。
序号2“皖能股份”持股比例为10%,序号3“皖能资本及其募资方”持股比例为15%。
值得一提的是,“皖能股份”和“皖能资本”都是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背后的实控人是安徽省国资委。
序号4“合肥产投及其募资方和关联方”持股比例为25%。这里的“合肥产投”指的是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背后实控人是合肥市国资委。
序号5“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20%。据官方介绍,这个持股平台包括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及其他参与方。
公开资料显示,“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全称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而“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全称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建设成立。
所以看到这里,聚变新能这家公司,真实面目也就水落石出了。
大致可以理解为由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牵头成立,借助中科院等的学术科研能力,吸纳蔚来投资后成立的核聚变公司。
据公告称,这家公司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不仅如此,在投资方眼里,聚变能由于资源丰富和清洁高效,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能源……
他们认为率先实现聚变能发电、尽早推动聚变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也是蔚来第二次投资核聚变领域,2022年,蔚来和米哈游共同参与了“能量奇点”的首轮融资,能量奇点同样是致力于探索可商业化的聚变能源技术。
关于核聚变
核聚变背后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超高温或高压条件下,把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和一个极轻的原子核)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以极高的效率释放巨大的能量,而且污染小、效率高,一旦做到“可控”,能创造巨大的能源价值。
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所以可控核聚变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
除了太阳,氢弹就是利用了核聚变的原理,因为核聚变会产生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后,会对目标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但注意,可控核聚变的难度,并非难在核聚变,而是“可控”上。 不过氢弹属于不可控的核聚变,自第一颗氢弹爆炸后,怎么和平利用核聚变能,就成为科学家重点关注的新能源领域。
可控核聚变,又称人造太阳,具有无限、经济、清洁安全等诸多优点,在不少人看来,核聚变可以为人类提供终极清洁能源,一旦商业化成功,人类就能实现能源自由。
据美国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官网,一杯D2O(重水)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可以产生9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
这些能量可以为一个家庭供电865年; 为一辆电动汽车提供3500万英里的动力; 能够代替1000万镑煤炭或100万加仑石油。
而且核聚变有一个好处是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因为聚变反应中产生的核废料只有氦,过程非常环保。所以核聚变发电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同时核聚变技术也是目前全球科技界为解决未来能源而展开的重大国际合作,有望为人类的能源问题提供终极方案,推动全球进入下一个文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核聚变技术虽然千般好,但目前距离商业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核聚变反应要求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怎么实现可持续且稳定的聚变反应就是一个难题。还有就是聚变反应堆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复杂的设备,成本非常高。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金·布迪尔(Kim Budil)就曾表示,核聚变技术仍有“重大障碍”需要克服,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和投资。
各国争抢布局
技术虽然超前,但早有公司开始布局。
以蔚来此前投的“能量奇点”为例,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去年刚完成4亿的首轮融资,今年4月底,又宣布完成了近4亿元Pre-A轮融资。成立两年,能量奇点累计融资近8亿元人民币。
并且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是硬核技术流。其创始人杨钊,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是斯坦福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郭后扬曾任新奥集团副总裁、聚变能源研发CTO,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边界等离子体及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此外,最近一段时间,聚变领域也开始迎来一轮投资盛宴。
5月10日,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宣布,微软已同意从公司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Helion的这座核聚变发电站计划于2028年部署。Helion表示,与微软合作对整个核聚变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不仅推进了商业核聚变能源上市的时间表,还支持了微软定于2030年前实现的负碳目标。”
几天后,由三菱商事、关西电力、日本政府旗下基金等16家企业和政府组建的联盟,准备向一家核聚变初创公司Kyoto Fusioneering投资1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5亿)。
而且这家公司几乎背着全日本核聚变能源的希望,三井物产、J-Power以及其他10多家公司和日本政府附属基金都向该公司投资。
此外,据公开资料,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向一家名为Helion Energy的核聚变初创公司投入了3.75亿美元,硅谷“创投教父”Peter Thiel也投资了这家公司,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则投资了加拿大核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
去年年底,核聚变迎来了一项重要里程碑,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从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即产生的能源大于消耗的能源。
当时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 M. Granholm兴奋地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自此以后,游戏规则将会被永远改变。Granholm还说,美国计划在10年内实现核聚变能源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