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二期从业机构高管系列培训在北京举行,“从严监管”成为会议的关键词。未来金融监管部门将统筹运用监管资源,克服监管职责分割,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穿透式”监管。
如果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元年,那么随着2016年监管的升级,“监管、引导”变成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主基调,今年也许是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年了。密集的监管新政、自律管理办法的出台,表明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过渡。
从2013年开始,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之后的两年内快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作出了一定贡献。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新兴事物的P2P网贷,长期以来准入门槛低而且缺乏监管,导致风险事件频发。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金融方面的风险依然是存在的。一些缺乏金融常识的投资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受到高收益诱惑,便将钱投向了部分P2P网贷问题平台,以至于血本无归。
近日,6月P2P网贷平台的数据公布,其中有一组数字值得我们注意的:截至6月24日,当月全国累计新增问题平台77家,暂无新成立平台。
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在2015年之前,国内P2P网贷行业被曝光的问题平台甚少,而每月新增平台量达上百家,与如今的行业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另一个数据则更全面地反映了上半年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困境。据网贷之家发布的《2016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半年报》数据,统计期内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业、转型)的共有247家,恶性退出(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共有268家。截至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349家。
国内P2P网贷行业环境、国家政策及竞争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新增平台量下滑的局面,由此可见这一行业的传统模式已经开始走向负增长。笔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P2P网贷行业问题平台的退出速度会加快,新成立平台数量会维持低位运行。
P2P网贷行业在今年正式进入存量优化期,在监管趋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业内或将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行业“洗牌”对净化市场规模及环境的效果愈加明显。
事实上,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除了监管、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之外,目前其遭遇最大的问题在于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各个平台之间缺乏产品和业务的创新。
传统的P2P网贷交易模式,是以P2P平台为中介,撮合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或个人的融资需求(资产端),以及众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通过债权分割的形式,让需要融资的一方能够从多个投资者处借得所需资金,而出借方可以获得出借份额相对应的利息,P2P网贷平台则收取手续费。
不过,在宏观经济环境下行的压力下,行业资产端压力不断增大,使得传统的模式难以为继。缺乏优质资产使得P2P网贷平台规模发展减速,部分平台坏账规模膨胀。资产是一个平台存亡的关键,对接的资产端越安全、越优质,投资人才越愿意把较低收益的资金投资进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而在缺乏业务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的情况下,传统的优质资产端被多个平台争夺瓜分,这使得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笔者认为,在资产端如此紧俏的情况下,P2P网贷平台应该以创新推动发展,可以把目光放到更为多元化的资产上。如房产、钻矿、石油、旅游借贷和消费金融,都是P2P网贷可以尝试的领域,而与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融资租赁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优势已成为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融资租赁公司超过8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然而受贷款规模和头寸管理的影响,依托银行渠道获取资金的部分租赁公司出现虽有项目但由于缺乏资金在运营方面举步维艰的状况。
探索其他的融资渠道成为租赁公司现实的选择,而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投资和募资的渠道。在P2P网贷资产端匮乏的情况下,两者不仅可以结合形成互补,而且租赁公司和P2P投资者都能在合作中各有所获,实现双赢。
当然,在监管日渐趋严的今天,所有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都应遵照合法合规的方式去设计,远离红线。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那些能够实现有效创新的P2P网贷平台,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