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钹院士:路得不到治理,无人驾驶车很难上路
来源: DaTa新商业 发布时间:2022-11-17 09:42:2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院士在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核心技术团队进行深入交流。他强调,从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伤亡率这个点出发,发展智能路网及自动驾驶技术,是现代化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适应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必须要对道路进行改造,如果实现不了路的治理,完全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车是很难上路的。

在座谈会上,张钹院士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自动驾驶在技术层面其实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现在不仅可以依靠摄像机以及新一代激光雷达、微波技术、GPS定位、超声波等,还可以通过大量加装传感器来实现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去解决全天候的感知问题。

然而,尽管感知技术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应用,但是可以看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自动驾驶车路测中,依然少不了“安全员”这个角色来提供辅助作用,用于解决自动驾驶路测中的突发交通状况。

“也就是说,目前还做不到复杂路况下的完全无人驾驶。”究其原因,张钹院士认为,因为国内外很多的交通事故均由行人和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引起的。自动驾驶车是非常守规矩的,但是人却不一定按照规矩来,所以要适应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必须要对道路进行改造。如果实现不了路的治理,完全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在国内外都很难实现。

“我并不反对自动驾驶,相反的我非常支持自动驾驶,只是主张自动驾驶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张钹院士介绍,根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车祸死亡约130万人/年,伤5000万人/年。所以如果能通过交通智能化的手段减少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花多少钱都值得,且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会随着量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如果这个规律不变的话,路的治理肯定是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

他强调,道路治理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国外依然如此。在发达国家,虽然人均道路资源比我国多,行人、驾驶人的交通素养相对较高,但是路的治理问题也依然存在,所以路的治理在发达国家也是存在一定市场的。此外在其他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类似我国这样的道路治理的城市化问题,所以道路治理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智慧互通作为智能路网概念和技术的开创者,张钹院士建议,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自动驾驶的需求,智慧互通对路的治理工作还需要更加精细化,现在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确实有效解决了一些乱停车、乱闯红灯等问题,但是很多隐形的违反交通规则行为危害依然很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动驾驶车就很难上路。

“信息产业的发展路线无法完全移到人工智能产业上来,我们必须去重新摸索,因为没有现成经验可去借鉴。”张钹院士认为,就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而言,必须要深耕到某个领域去,不要试图搞一个人工智能的“通用”平台、“通用”软件和“通用”硬件就可以通吃。虽然这种做法在信息领域很常见,但在人工智能领域通常行不通,因为信息产业所涉及的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产业道路和目标都很明确。但人工智能至今还没有完整的理论,唯一有的就是算法,而算法的应用却与领域密切相关,通常不具备通用性,需要与实际结合才有效。所以把人工智能与交通治理深度结合,是一个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向,值得大力去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