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首次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华保险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履行国企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农险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三服务一保障”初心使命。
一、充分认识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险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是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的“稳定器”与经济的“助推器”。保险与农业天然的高自然风险、高市场风险的属性十分契合,与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社会难题的解决十分契合,因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高速发展。农业保险保费由8.46亿元增长到1219亿元,年均增速36.3%,成为全球最大的农险市场之一;提供的风险保障从733亿元增长到5.5万亿元,年均增长30.9%。一是持续“扩面”,中央财政补贴从6个省区到覆盖全国,以奖代补政策从试点覆盖全国。二是不断“增品”,从玉米、能繁母猪等6个品种增加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地方优势特色农业等数十种农产品。三是着力“提标”,从“保物化成本”到“保完全成本或保种植收入”,三大主粮保额从200元提高到800元左右,能繁母猪保额从500元提高到1000元左右。保险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几个:
一是服务粮食安全和产业振兴。目前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的保险覆盖面超过80%,重大灾害的保险补偿占比持续提升,为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保险日益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器”、广大农户的“定心丸”,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加之“农业保险+期货”快速发展,极大分散和降低了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险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
三是赋能农村普惠金融。目前全国建成40多万个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50余万基层服务人员,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乡镇,在金融服务“三农”中居领先地位。同时开创了“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担保”等一系列新模式,有力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四是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近八年来,保险业累计为2.3亿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收入人群提供了3.5万亿元保障,推出1200多个专属扶贫产品,并为帮扶地区减免保费、提高保障水平,精准防范因灾返贫、因病返贫。2022年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达到1.46万亿元,支付赔款204亿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五是服务乡村治理提升。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4亿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1487亿元。各地还推出了农村社会治安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乡村干部责任险、“三农”综合保险等各种创新险种。保险在服务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路径
中华保险深耕三农领域37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
一是加强领导和投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品牌。中华保险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制度机制、资源投入等。集团公司成立“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与“三农保险发展促进委员会”,并与财险子公司分别设立乡村振兴业务部,统筹全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与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等多个省市政府签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为乡村振兴贡献保险力量。制定《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力争将三农保险业务占比由20%提升到25%。主要措施是“五个一”:每年推出100个特色农业农村保险项目,每年投入1亿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乡村振兴产业投资,每年支持100亿元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每年新增1万亿元综合保险保障。公司的目标是将三农保险打造成第一品牌、第一优势、第一竞争力。
二是强化保险供给创新,更好满足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在产品创新上,公司农业保险产品条款超过2700个,覆盖了农、林、牧、渔220余个农产品品种,构建了成本、产量、收入、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完善的保险产品体系。同时开发了高标准农田质量保证保险、农业科技装备首台套保险、种业保险、林业碳汇保险、草原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农业产业链综合保险、乡村旅游保险等多种创新产品。在服务创新上,公司在全国设立了近3000个分支机构,6800多个乡村保险服务站,4万多员工,7.2万农险协保员,拥有完善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2022年保险保障范围覆盖4.2亿亩耕地森林、7.3亿头(羽)畜禽,为1783万次农户提供了4806亿元风险保障。在研发创新上,公司与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深度合作,发起创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依托全国性的研究和智力资源,为公司保险创新提供支持。公司的努力得到了有关部委的肯定,连续三年收到农业农村部的感谢信,并获邀在全国财政系统农业保险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
三是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公司实施“数字农险”工程,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5G等技术,打造种植业“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的精准承保理赔新模式。首创“海洋牧场”保险,运用科技手段突破海水养殖保险承保理赔难题,将风灾和海水积温指数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创建养殖保险保处联动“威海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系统,将保险理赔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紧密结合,既降低了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风险,又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政府监管、保险公司、无害化企业良性互动。
四是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把功夫下在风险防范上。利用专业风险防范技术,建立一体化的防灾减损机制。2022年支付防灾减损费1.4 亿元,建立防雹增雨、抗旱打井、防涝防洪及日常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机制,持续升级“卫星遥感火点监测”、“风险管理地图”、“防雹体系建设”等应用场景,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多维防控体系。首创“保险云鱼塘”,为水产养殖业构建起集“智慧生产、保险保障、科技防灾”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养殖户足不出户便可实时监测水体PH值、溶解氧、温度等指标变化,平台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并开启增氧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目前已在广东、湖北、江苏等20多个市投入使用。
五是创新发展模式,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公司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推进“农业保险+信贷直通车”项目,为10个省市投保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协助授信3亿多元。通过农联中鑫子公司,推进与互联网银行合作,实施90多个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为农户放款443亿元。试点推广“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模式,有效解决养殖农户融资难问题。
六是开展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公司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开发帮扶专属保险产品,促进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基层组织建设。2022年派驻158名干部全脱产驻村帮扶,其中第一书记24人。探索构建保险防贫济困机制,开发“扶贫保”、“防贫保”等产品,2022年为300多万边缘脱贫户提供近5000亿元防贫风险保障。在7个省区17个地市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为农村低保、五保、孤儿等提供住院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重点帮扶县各险种保额达7100亿元,惠及65万户次,筑牢脱贫返贫“防火墙”。
三、典型示范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赋能“保险云鱼塘”
中华保险在广东研发推出可视化、智能化的“保险云鱼塘”,通过“保险保障+科技防灾+生产大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政府产业监管”一体化服务,助力水产养殖户主动防御灾害,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
(二)首创海洋牧场保险 助力“海上粮仓”发展
为落实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方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华保险引进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海洋牧场巨灾保险为海洋牧场“耕海牧渔”撑起“保护伞”。同时,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解决海洋牧场企业融资难题。
(三)农联中鑫牵引金融活水
湖北荆门中支葡萄种植户获批保费贷5.2万元,成功增加投保520亩葡萄种植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了其种植周期中的风险保障
广东肇庆中支封开县肉鸡养殖户获批经营贷30万元,为其扩产经营杏花鸡养殖提供了灵活便捷的线上纯信用资金支持
湖南岳阳中支湘阴县生猪养殖户获批经营贷50万元,为其补充存栏提供了有效资金支持
中华保险推行三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农联中鑫,以“农业保险+信贷+科技”居间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活水支农惠农,打造保费贷、经营贷、智能贷等一站式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了农户生产信用风险减量服务。
(四)“齐良保”守护“米袋子”
中华保险在山东创新“齐良保”惠农保险,实现主杂粮“基础政策险+巨灾附加险”的双重风险保障模式,做到“主粮无忧,杂粮普惠”,惠农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保障农民种粮安全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