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包装“瘦身”成为新风潮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13 13:22:54

阅读提示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下,企业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回产品本身,通过提升商品的“里子”,赢得更多消费者认可。

近日,重庆市场监管部门对江北九村茶叶市场开展过度包装集中检查,对5款疑似过度包装的茶叶进行检验发现,其中3款为包装空隙率不合格,1款为包装层数不合格,并对商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中秋临近,浙江宁波市日前发出首份月饼礼盒过度包装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商家将“过度包装的月饼”下架,并退回生产厂家。

9月1日开始,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正式施行,责令商家将“过度包装的产品”退回生产企业或成常态。

过度包装就是“买椟还珠”

“下单一时爽,一堆货送到家后却有了麻烦——拆不动了。”家住重庆九龙坡区的林女士9月9日向记者“吐槽”说,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无从下手,只能动用剪刀,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拆开,最后处理这堆包装垃圾也让人头疼。

“食品化妆品包装新国标”的要义再清楚不过,就是要直击包装乱象,让产品回归食品和文化本位,让消费市场呈现风清气正的新气象。行业人士称,禁令刚刚推出,还有企业顶风作案,就是把禁令当成了耳旁风。终结包装乱象,就需要让禁令是“铁嘴铜牙”,只有处罚的标准“真的疼了”才能让“过度包装”长记性。

记者在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自媒体发布的草莓“黑金礼盒”的拆箱视频上看到,总长42秒的视频中,拆箱过程占了37秒。铝膜保温袋、泡沫箱、塑封袋、精装纸盒、抽真空锁鲜袋、海绵开孔垫、塑料托盘……精装礼盒从里到外包裹了7层。

“过度包装不是治不好,关键在于过去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力度不够。现在,过度包装已有了明确的界定标准!”重庆工商大学莫远明教授认为,新标准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修改了包装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计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装体积检测、判定规则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间系数。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就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

过度包装缘何屡禁不止

一瓶30克的护手霜,被五颜六色的拉菲草“淹没”,装在精美的盒子里,盒子外面套着充气包装,充气包装又被套在普通纸盒里;一盒几十克的茶叶,被均匀分装在多个漂亮的瓶子里,泡沫、隔板、纸盒层层包裹……这种过度包装,在生活中很常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表面上看,过度包装是商家的原因。一方面为了吸引顾客,另一方面是怕快递员暴力分拣,为了保证商品不被退货,商家只得通过加强包装来避免损坏。看起来是商家躺着“中枪”,但商家的私心同样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包装也是商家以次充好的手段之一。

精致、高档、小众,这些形容词附加在商品上,会激起部分消费者的兴趣,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对商品“包装好,档次就会高”的消费心理,为了迎合其追求仪式感、高级感的消费体验,令过度包装变得盛行。

“按照新标准,茶叶包装不能超过四层,包装成本小于等于整体售价的20%。”重庆市场监管局解放碑所书记、副所长张载荣9月10日对记者说,标准按照包装内单件物品的净含量,对包装空隙率做了详细规定:“比如一罐茶叶的净含量大于50克,将这罐茶叶包装在一个盒子里,这个盒子的空隙率就要小于等于30%。”

逐利是商家的天性,提高商品的“颜值”也属正常,但过度包装就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商家与其在过度包装上下功夫,不如在包装材质上搞创新,使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材料,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卖点。

一些企业也存在对包装环节估计不足的问题,不经意间“包装过猛”。“为应对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磕碰和损坏,商家对商品进行保护性包装是必要的。”重庆皖渝包装公司董事长刘成云说,一些小型包装企业对包装的把控能力偏弱,容易导致为提升安全系数而过度包装的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而且,过度包装所产生的成本最终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加重消费者的负担。随着人们环保理念和理性消费意识的提升,商品过度包装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瘦身”?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买到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71.3%的人认为自己受到欺骗。调查还显示,大型商超和品牌电商渠道销售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较为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今年4月起,多地展开过度包装查处行动。截至目前,浙江已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查封扣押违法包装1.59万个,纠正查处茶叶过度包装等问题548个;福建约谈属地电商22次,出具整改通知书155份;四川开展执法者普法2705次,发布反对过度包装公益广告4748次,企业签订承诺书1715份……

“企业负担小了,消费者实惠多了。”重庆冠生园月饼公司负责人刘瑞端告诉记者,整治过度包装对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可以让企业将注意力回归到月饼本身的品质上,而不是用包装去吸引消费者,形成良性竞争。“我们现在会把更多的山城‘民族风’元素融入包装,让包装更有文化味和地方特色。”

“只有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让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商家、消费者达成共识,多方发力抵制过度包装,才能营造健康绿色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表示,对消费者而言,可以“一看、二问、三算”:即通过看包装材质、问包装层数、估算包装体积是否超标等方式,判断商品是否过度包装,避免选购过度包装的商品,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遏制过度包装。

在大众普遍印象中,奢侈品、月饼、保健品等是过度包装问题较多的品类。中消协人士表示,当前有关部门正在针对食用农产品、茶叶制定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标准,针对玩具、婴童产品、电子产品制定限制过度包装推荐性标准。提升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治理效果感知,畅通维权渠道,查处案例宣传更接地气。

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李建律师坦言,食品化妆品包装新国标,提高了执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长远来看,有必要结合有效的、成功的政策经验,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对过度包装进行规制。条例施行后,结合实践效果加以完善,最后上升为法律。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现存食品包装相关企业9000余家。在中国包装联合会质量标准部副部长范紫薇看来,包装的创新也很重要。联合会利用包装行业科技奖、研发中心等平台,推动包装企业利用可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可回收材料等,开发出更环保的包装方式。

标签: 包装 商品 消费者 商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