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雨水多了,绿洲反而会消失?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9-25 15:11:00

暖湿化下的西北:从锁沙漠的边到锁绿洲的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

发于2023.9.18总第110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与普通人相比,专家谈论起西北暖湿化的利弊,往往忧虑大于乐观。刚到新疆不久,一位当地的生态专家就对我说,他最担心“绿洲的消失”,这让我大吃一惊。后来才明白,暖湿化带来的重要结果是湖泊面积的扩大、河川径流来水增多,而山区来水是绿洲灌溉农业的生命之源,但在增加的水资源中,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水占比是重要的补给来源。那么,下一步,随着升温加剧,当身为固态水库的冰川不可逆地消失之后,绿洲的水从哪儿来?

 

答案是降水,这也是暖湿化的另一个弊端:降水更多以暴雨形式落下来,但西北功能脆弱的土地更需要小雨和中雨。这意味着,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年际波动更大,由此带来的后果在今年已经初露端倪:甘肃河西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这是西北地区长期水危机在当下的一个显影。

对西北而言,水是制约地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与水相关的一切问题都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前述专家之所以恐慌于“绿洲的消失”,还有一重隐忧来自地方政府在短、长期发展之间的博弈。我在调查中发现,“扩绿”仍是西北基层政府普遍的一种政绩观,而随着绿洲的扩大,建更多居民区和工厂、吸纳更多人口自然成为下一步的选择,但这些都需要更大量的水,而50年之后,西北还有这么多水吗?

对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以前谈论锁边工程,是要锁沙漠的边,现在还要锁绿洲的边。”所谓“以水定绿”,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评估好未来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时间尺度的事,就像温水煮青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监测以确认变化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没有多部门协同以制定长期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没有在经历过极端天气后立刻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相关规划、建设和标准,没有足够的宣教以尽可能提高每个人的防灾减灾意识,暖湿化之下,脆弱的西北可能会面临更加脆弱的风险。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3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标签: 中国新闻周刊 降水 绿洲的消失 水资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