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师傅,一生师傅,师傅是责任,也是信任。在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师徒不仅是技艺的教授,同时也是师德的传承,每一位师傅都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担子,无时无刻都在用心用情将优良的师德师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提起我的师傅,我这辈子不论干什么,不论走到哪里,他都是我的老师。”该矿通防队技术员梁伟龙激动地说。
三年前,梁伟龙从大学毕业来到矿山,从大学校园到车间井巷,梁伟龙看到同事们个个都身怀绝技,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轻易解决,而自己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面对实践的时候却手足无措,不知如什么地方入手。就在这时,一名和蔼而又严肃的师傅走进了他的生活。
梁伟龙的师傅是该矿的老技工赵建忠,是矿区的“名人”,机床、钻床、铣床等在他的手里被用的行云流水,当梁伟龙第一次跟着赵建忠踏进机修车间后,赵建忠并没有着急让他上手,而是为他倒了一杯水,然后让梁伟龙紧盯着铣床,他自己找来一块方铁便在设备上忙活起来,梁伟龙眼睁睁的看着方铁在师傅的手里变成一个圆滚滚的铁球,工作完毕后,赵建忠将铁球和卡尺递给了梁伟龙,经过测量,梁伟龙惊奇的发现,不论从哪个角度测,铁球的直径分毫不差,他瞬间便被师傅精湛的技艺折服,暗暗下定决心跟着师傅学。
已经有三十多年工龄的赵建忠即将退休,但他心里明白,不论如何,他都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定将梁伟龙培养出师。
从那以后,作为赵建忠的“关门弟子”,梁伟龙时时刻刻都跟在师傅的后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操作技能也突飞猛进,但他心里也很清楚,越是觉得“自己行”,就越要虚心向师傅请教。一次,需要加工一批螺杆,梁伟龙自告奋勇,亲自操作机床,但不一会,他便感觉每车一根螺杆都越来越吃力。一旁的赵建忠看到后亲自做示范,螺杆在他的手里就显得轻松很多,原来是因为梁伟龙在操作时的螺杆与车床虎牙的角度太小导致操作难度加大,经过师傅现场的指点,他便很快掌握了要领,从此以后,经验交流便成为师徒之间的“秘密武器”,赵建忠将几十年积累的背柜经验一字不落的手把手传给了梁伟龙,在退休前完成了作为一名师者的光荣使命。
在该矿,几乎每一名职工从入职那天起,都会遇到一位肩负着“传道 受业 解惑”的良师,也正是因为这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傅们的默默付出,才让该矿的每一位职工都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技能大拿”。(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穆海宏 韩宝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