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4日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发展基础好、服务保障全、地方特色强、配套产业优的户外运动发展高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下一步,相关部门将从场地设施、用地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户外运动优质供给持续增加、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4亿人次,大众化、全龄化、轻量化的趋势显现。
户外运动的热度也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今年九月以来,消费点评平台“户外徒步”关键词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0%,线上购物平台钓鱼装备销量增长153%,自驾露营装备销量增长了167%。随着“户外+”的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消费产品也日趋多样化,户外运动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出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启了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此次《行动方案》明确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等四方面重点任务,更加聚焦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更加注重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
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创新土地供应方式”的要求,从源头上解决人民群众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用地和空间问题。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二级巡视员黄清表示,下一步,将在市级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提出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总体要求和相关指标,并在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地,做好与体育设施建设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表示,将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解决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