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结果出炉,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获得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其中,城建设计(1599.HK)主导申报的“装配式轨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参与申报的“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智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及“超大城市交通视觉大数据高效表达与运行决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01装配式轨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轨道结构是承载列车、保障列车安全舒适运行最重要的核心基础设施,长期存在施工工序繁杂、效率低下,病害频发、运维困难,轨道平顺性差、振动噪声大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高质、高效和绿色健康发展。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下,历经10余年攻关,以预制装配建造理念为核心、机械化施工为支撑,研发了贯穿于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过程,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轨道结构工业化建造模式,并基于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技术发明,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结构装配化建造关键技术。目前,技术成果已在国内10余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中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02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智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针对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研发了集约型轨道交通设计建设实施改造一体化技术,对业务、系统、设备及土建进行精简重构;针对数字化、智慧化程度低的问题,研发了标准化数字城轨算法及模型开发平台,并基于云边端协同实现了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推进了运营数字化转型,支撑了服务实时、高效、主动化变革;针对国外技术依赖、新技术安全风险的问题,研发了基于国产芯片的动态防御安全入云技术,实现了关键控制设备的自主可控,突破了信号系统安全上云的国际性难题。
该项目实现了集约设计引领、统一标准指导、云边协同创新、自主安全入云等四个首创,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获得20项专利、110项软件著作权,并发表11篇论文,被钱清泉院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应用于昆明地铁4号线、绍兴地铁1号线等10余个项目。
03
超大城市交通视觉大数据高效表达与运行决策关键技术与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交通视频监控是当前城市运行和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来源多、体量大、平台异构和非结构化的特点,交通视频大数据应用陷入了“存不下、传不动、辨不准、用不了”的困境,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建设的主要瓶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项目组从视频大数据高效表达与互联、精准人车信息感知与交通预测仿真、面向精准治理的运行决策平台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打通了交通视频大数据从传输到感知再到治理的全链条,实现城市交通运行决策管理“现场能看、状态能判、事件可控”的治理新局面。成果纳入国际标准1项,形成国标、行标4项,授权发明专利和论文各近百项,支撑了包括首都在内的多个大城市每天千万人次安全出行,并为北京、青岛等城市重大活动提供了交通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