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惠相互:相互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凸现
来源:今日热点网 发布时间:2024-01-24 16:47:38

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中,商业保险近年来的作用愈发凸现。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84846.7亿元,占GDP比重为7.0%,其中个人卫生支出22914.5亿元,而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比例约5.3%,未来医险融合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日前,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金手杖奖颁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期间,在“开拓慢病管理‘医+险’新模式”圆桌论坛上,众惠相互保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梁欣鑫表示,我国带病慢病人群数量超过了4亿人,15岁以上发病率超过34%,65岁以上发病率超过60%,且带病体人群(包含重症和慢性病患者)占据了医疗花销的大半,我国约28%的带病体人群全年花费2.5万-3万亿元医疗支出,约占总医疗支出的60%。所以,这类人群基数较大,风险保障严重缺乏。

“带病体保险一直是构成商业健康险的重要部分,按照4亿带病体的规模,年度人均保费一千块钱测算,未来可发掘的‘带病体’保险市场的年度保费超过4000亿,现在带病体保费规模仅500亿左右,从带病体保费和医疗支出的规模来看,带病体保障存在巨大市场缺口。” 梁欣鑫指出,近些年各险企也看到了这个“风口”机会,尤其是在百万医疗、惠民保等产品,通过放宽投保条件、开发特病带病体保险产品等,取得了一定发展。

在政策指导下,自成立以来,众惠相互就将特定疾病领域内的健康保险作为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目标打造有普惠特点的带病体保险产品,并以肾病等非标体为切入口,着力满足带病慢病等特定群体保障需求。

22.png

众惠相互梁欣鑫介绍,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作为相互制保险公司,众惠相互创新性和差异性体现到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与医疗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健康保险与医疗产业具有深度整合的内生需求,带病体保险更是如此。在保险产品创新方面,仅仅靠保险公司一方努力远远不够,需要与产业端深度交流,了解产业端的能力、患病病人的需求,与产业端做深入融合,互惠共创,才能创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众惠相互高度重视与医疗产业链的合作,通过与垂直龙头企业合作,借鉴其常年积累的数据和服务能力,提供直达投保人实际需求的保险及其他增值服务,形成产业闭环,做到消费者、保险公司和产业方的多方共赢。

二是打造精准化风险控制模型。带病体保险产品创新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精算定价,对险企的风控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对带病体风控方面花了大量的功夫,以慢性肾脏病保险为例,为掌握该类人群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早在2017年就成立项目组,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在满足“大样本、封闭人群、长时间连续观测”这三个严格条件诊疗数据技术上,建立了反应肾脏病发展规律的精算模型。同时在承保理赔和运营过程中,聘用医学专业人才,进行科学核保,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扩大承保人群,提高承保基数,来分散和降低风险,以在风险可控、审慎经营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满足肾脏病患者风险保障及服务需求。

在梁欣鑫看来,保险与医保、医药、医疗的融合是大趋势,未来在客户服务和创新方面有很多着力点。在产品创新方面,面对当前老百姓的保障需求,需要险企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在保障额度、产品品类、服务内容方面趋向更专业化,通过健康险精细化设计和运营,更加满足投保人的个性化需求,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以产品创新承载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低频交互的模式,借助“医+险”的生态融合,及时予以用户正反馈,进而承担拓展承保人群和产业融合的作用。

在“医+险”模式下,保险公司要转变思维,从一次性费用给付理赔模式,向长期持续向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转型。做好健康险,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康服务体系,做好健康管理,对于险企来说自建自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就要做好产业协同战略布局,与医疗产业方相互配合,发挥专长,构建完整的生态链,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服务新模式。

在商保与“三医”融合的大趋势下,相互保险以特定机制优势,可着重专注于健康险市场,专注于专病领域,专注于非标体,专注于带病体,与医疗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险服务。

注:本文转载自“华夏时报”(节选)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