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信金融资产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收入总额758.00亿元,较上年增加105.2%,实现归母净利润17.66亿元。年末资产总额9,681.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收入总额、净利润、资产质量等经营指标全面向好。
收购规模保持行业领先 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作为中信金融资产核心业务,2023年,中信金融资产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总额669.55亿元,同比增长110.8%。各类业务全面开花,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具体来看,收购处置业务方面,收购规模保持行业领先,全年新增收购规模超1450亿元。全年处置资产282.17亿元,处置资产同比增加7.1%,处置收益成效显著。重组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实质性重组等其他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期末投资余额为967.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6%,实现收益45.57亿元,同比增长38.1%。公告显示,中信金融资产积极参与破产重整、实体企业纾困等领域,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通过纾困盘活,累计带动金融机构近600亿元存量项目实现复工复产,实施房企纾困项目47个,预计保障约4.5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股权业务方面,积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以及特殊机遇投资业务,加强权益类资产管理,收入实现增长。
投放标的上,加大重点区域主业投放,资产布局和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23年末,中信金融资产不良债权资产中,来源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资产总额占比为53.1%,较上年末增加2.2个百分点,新增投放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占比78%;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中,来源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80.3%,较上年末增加32.8个百分点,回归主业成效显著。
服务国家战略 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AMC历来是参与改革化险的主力军,随着国家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力度,目前我国不良资产供给明显增加,监管部门对AMC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不良资产行业未来是一片蓝海。
数据显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已连续4年超过3万亿元,非银金融不良规模快速增加,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实体经济低效资产盘活、公开市场特殊债券投资、上市公司股东纾困需求持续攀升,央国企低效资产、无效资产、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处置带来结构性业务机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将稳妥推进部分地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随着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步伐加快,预计约数万亿元高风险机构不良资产面临改革化险需求。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显示,中小银行中,除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及直销银行无高风险机构外,城商行中有11.5%的机构为高风险银行,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高风险银行数量分别为 191 家和 132 家,资产规模占参评银行的0.84%。按此匡算,并结合商业银行约60%信贷类资产平均占比,预计高风险机构的不良资产规模约为1.7万亿元。
2022年以来,监管多次发声鼓励引导AMC参与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例如,出台房企纾困专项贷款,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的适用期限,进一步明确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要求,继续实施不良债权以物抵债有关税收政策,为AMC化解风险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作为AMC领域“国家队”,中信金融资产在全面加入中信集团后,依托其强大的“金融+实业”的综合资源,实现融融协同、产融协同,为公司提供了其他四家国有AMC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未来将在国企改革、房企纾困、地方化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等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更大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