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铁矿石定价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矿山企业,钢厂自有矿山普遍采取内部定价方式,但定价时缺少反映真实供需的基准,可能出现偏向钢厂利润、不能代表矿山企业真实收益的情况。在日前召开的“国产铁矿石定价模式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铁矿石期货持续保持平稳运行和发展态势,期货价格较好反映了现货供需变化和市场预期,目前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点价模式被包括国矿企业在内的钢铁产业链逐步采用。
打通期现隔阂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独立矿山的定价模式繁多,有固定价、一单一议定价、参考普氏指数定价等,但不管采用哪种定价方式,我国矿山企业对价格的影响力都相对较弱,多数定价还是以钢厂主导。如何帮助矿山企业寻找更合适的定价模式,让钢厂与矿山之间的定价谈判从原来的对立博弈转为双方共赢?相关与会嘉宾表示,经过多年实践,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点价模式正在成为国矿企业的定价“利器”。
“铁矿石期货2013年在大商所上市交易以来,定位就是铁矿石价格风险管理中心,让参与客户能运用期货工具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大商所产业拓展部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商所致力于建设铁矿石国际定价中心,率先在铁矿石品种构建了品种工具齐全、国内和国际市场联通、期货同现货市场联通的“一全两通”体系,为矿山企业化解国际市场定价难问题提供了诸多衍生工具和模式。通过期货市场和钢铁产业的共同努力,包括国产矿山在内的钢铁产业链企业在探索中逐步利用期货市场定价并管理价格风险,打通了期现隔阂,助力企业对冲铁矿石价格波动风险,保持了平稳经营。
据介绍,目前大商所已拥有铁矿石期货、铁矿石期权等场内工具,还建立了基差交易平台、铁矿石互换平台、标准仓单交易平台等场外工具。今年上半年,铁矿石期货单边成交量1.36亿手;日均持仓量94.67万手,同比增长9.3%;参与交易的单位客户日均持仓占比49.4%,较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同时,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运行良好,上半年铁矿石品种共成交45笔,累计成交额5.35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5月份引入境外交易者至今,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个境外客户开户。目前,巴西淡水河谷分别与河钢、沙钢、莱钢等国内钢厂签订了期货基差点价的贸易合同,用国内铁矿石期货来定价,基差点价模式展现出勃勃生机。此外,为了提高交割便利性,近期大商所增加了建龙钢铁和本钢集团两个厂库;增设杨迪粉和卡拉拉粉作为可交割品牌;增设铁矿石期货做市商,以提高合约连续性。这些举措为更好地发挥铁矿石期货功能、服务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定价模式
事实上,随着铁矿石期货的成熟运行,结合期货的衍生交易模式也逐渐丰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期货+基差”、套期保值等模式已成为矿山企业化解国际定价难的利器。
银河期货钢铁事业部总经理周伟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有色金属和农产品行业都用市场广为认可的期货价格来定价,通过基差点价的交易可降低单边价格风险。国内钢厂长期以“长协+现货”模式采购铁矿,仍与矿山按年度协议采购,但定量不定价格,从早期仅使用普氏指数到后期结合国内指数机构“钢联指数”为其现货定价,其潜在的价格风险较高。随着大商所铁矿期货日益成熟,结合衍生品的多重定价模式开始推广普及,可以预期,未来基差贸易、远期现货、含权贸易等模式,将从多渠道为钢厂降低采购成本。
太钢国贸总经理冯保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对套期保值的认知及应用仍存在很大差距,缺乏系统套保的理念,投机动机比重较大。例如,对期货功能的认知方面,北方地区企业与南方地区企业存在很大不同,导致资源配置、管理决策也大不相同。如果企业可以充分运用套保工具,则可以稳定企业经营,尤其是黑色系原料和成品端均有期货工具可以使用。
冯保兴还表示,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应用氛围也很重要。套期保值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势在必行,但需监管层和产业各层级领导和专业人员共同努力,提高政策的引导性,监管层对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应予以理解和支持;同时,套期保值的应用前提是合规,要严格按计划方案执行,避免投机行为。“国产矿主要集中在鞍山、唐山以及山西代县等地区,区域代表性很强,要让上述区域的国产铁矿用期货价格定价,发挥杠杆作用,从而影响进口矿的价格。”记者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