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松花江两岸,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水稻种植在全国总量中占据不小比例,然而随着稻谷产业市场化程度持续提高,粳米等粮食产业链面临“风险高、竞争大、利润薄”的局面。9月24日,在“2020中国粳米产业高峰论坛”上,专家建议,面对产业升级的新变化、新挑战,企业应积极利用期货衍生品进行市场风险管理,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粳米期货上市一年多来,产业积极参与,套期保值效率较高。为了顺应现货市场发展,交易所不断优化粳米规则制度,通过引入做市商、降低手续费标准等,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为套期保值提供了流动性。”
近年来,粳米产业步入整合加速期,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趋势明显,大型加工企业参与利用粳米期货的需求迫切。记者了解到,粳米期货上市以来,运行情况总体稳定,成交量与持仓量稳步增加。今年以来,粳米期货的日均持仓量和日均成交量较上年度分别增加103.41%和209.49%。今年前8个月,粳米期货共交割7650吨。
大商所农业品事业部总监助理郭科表示,为促进粳米期货功能的发挥,大商所通过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了粳米期货合约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促进成交量和持仓量稳步提高。另外,大商所还在今年6月份降低了粳米期货的交易手续费,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交易的活跃。
冉华表示,下一步大商所还将从以下几方面服务产业企业:一是完善农业衍生品市场体系。稳步推进生猪期货、干辣椒期货上市,开展乙醇、果葡糖浆、原木等储备品种的可行性研究,丰富避险产品和工具体系。加快推进场外市场建设,联合龙头企业打造粮食生态圈,为期现货市场搭建高效链接的平台和桥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二是推进规则制度的优化和创新。完善粳米、玉米、豆粕等现有农产品合约的规则,持续优化做市商制度,增强活跃合约的连续性,进一步创新完善交割管理,更好地发挥交割库连接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纽带作用。三是升级产业需求服务。推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增点扩面,推进多类型金融机构跨界合作,探索“银行+保险+期货+龙头企业”的创新模式,促进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优化升级。
随着粳米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新的挑战。国家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团队稻米首席分析师刘石磊建议,市场主体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服务。同时,新年度国内粳米供给稳定,消费整体平稳,后市较为乐观。
展望未来市场走向,刘石磊提示企业关注四方面变化:一是关注粳稻的种植结构调整。二是关注粳米期货交割标准的变化。目前纳入交割范围内的还是以黑龙江圆粒粳米为主,未来会不会将其他品种或其他地区的粳米做一些交割扩展,值得关注。在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建立仓单的机会,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经营。三是关注超期粳稻去库存情况。如果大量粳稻流入饲料和工业领域,可供粮食企业进行政策性拍卖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价格。四是关注收储政策的变化。粳稻是一个政策性品种,粳米是消费品,所以粳米市场受粳稻相关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政策性拍卖价对加工企业是否有利,是否具有加工成本优势,都值得关注。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政策支持与指导下,我国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