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2021年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平稳运行。
CPI方面,数据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出现下滑,其中8月猪肉价格下降明显。食品中,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27.1%,影响CPI下降约1.2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4.9%,影响CPI下降约1.09个百分点。而受多地散发疫情、强降雨及高温天气影响,蛋类、水产品以及鲜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从PPI看,8月同比上涨9.5%,环比上涨0.7%。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认为,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8月工业品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从主要行业看,受需求旺盛叠加供应整体偏紧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6.5%;前期原油、煤炭等价格上涨较多,推动国内中下游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1.9%,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受近期进口天然气价格快速上涨带动,国内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上涨1.7%,涨幅扩大1.5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本轮PPI上涨的三个特殊背景。一是疫情抑制供给复苏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各区域疫情控制的差异导致上游产品产出效率跟不上终端需求扩张,供求缺口难以快速收敛。二是货币大幅宽松叠加财政轮番扩张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财政扩张和美联储扩表导致大量廉价流动性脱实向虚,金融资产价格明显上升。美元指数下跌助推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财政刺激计划从救助转向基建显著提升了市场对相关大宗商品的涨价预期。三是碳中和政策的执行带来短期供给冲击。环保限产政策的落地限制了短期内产能扩张和供给补充的速率,抬升了下游产品价格的涨价预期。
8月,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也继续刷新历史高点。“初级工业产品价格涨势缓慢向终端消费产品传导,非食品类价格整体趋于小幅上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宏观分析师刘学智表示,“前期局部地区强降雨对农产品价格带来一定抬升影响。初步测算,8月食用农产品价格环比上升近1%,但同比仍然下降。生猪存栏量上升到较高水平,猪肉供应仍在增加,促使价格继续下降。”
CPI未来走势如何?据商务部监测,8月30日至9月5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7%。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刘雯琪认为,食品价格基数最高的时候已经过去,且在储备猪肉收储政策支持下,猪肉价格已基本停止下跌。因此,下半年食品价格同比有望回升。同时,CPI整体呈向上趋势,下半年非食品CPI可能升至2.5%以上。
连平预测,随着各国经济增速放缓,供求缺口日益修复,货币扩张临近拐点,支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动能将逐步削减。部分商品价格已有触顶迹象,四季度后有望进一步下滑。
当前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持续处于高位,这也意味着,处在下游的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看,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上游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对中下游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下阶段要继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持物价总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