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让其千百年来始终担负着促进健康的重要角色。肇源县借助以“四个体系”支力杠杆作用,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坚持弘扬中医国粹,让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中彰显独特的治疗优势。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县已经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群众的“大脉络”,县、乡、村三级结合的中医服务体系正织密着中医服务群众的“保护网”。
(资料图)
和平乡卫生院是临近县城较近的一个乡镇医院。自从医院按着县里的相关要求,配备中医专科医生,开展中医诊疗以来,医院一下子改变了往日的冷清,围绕中医就诊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预约排号成为常态。同时,一些求医问药者的疾病也在有序的治疗中康复。
患者邢仁高兴地说:“我的病得了21年了,大的医院都就过医,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听说和平乡卫生院中医科看病看得非常好,我就来到这里治疗了4周,服用了28服药。没想到把我的病治好了。效果非常好!”
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诊疗是肇源县推进全民卫生健康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医药以“家门口”式服务的开展,让群众看中医、吃中药回归看病主体,中医大夫出现了少见的忙诊现象。
一个小医院,让中医诊疗带出了事业发展的新态势。为了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和平乡卫生院还专门上了一个煎药室,两名工作人员在煎药机旁一忙就是一天。
和平乡卫生院煎药室工作人员李欣说:“我们卫生院煎药室有两名工作人员,8台煎药机器。熬药量每天控制在40服左右,保障患者第一时间喝到中药。”
为了推进中医中药的均衡普及化发展,让中医药更好的服务患者,肇源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结合本院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医诊疗康复服务。在二站镇卫生院,一个小小的康复理疗室里,一名康复医生正在忙着为几名就医者进行中医康复理疗。民众的康复保健意识,让中医国粹在这个乡镇医院开展的有声有色。同时,医院在中医服务中迈出了可喜的新步伐。
二站镇卫生院院长李春雪说:“四年前,我院成立了中医康复科。通过这些年的逐步建设,患者由每天的2到3人,达到现在每天就诊患者10到15人左右。患者对中医康复的需求逐年增加,由边缘科室现在变成我院的特色科室。下一步,我们卫生院将在肇源县医共体的框架下,建设中医馆,开展中医熏蒸和中医饮片业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中医适宜技术。”
在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业务的同时,肇源县还借助村卫生所这个平台,“末梢化”的开展中医药服务,充分的发挥村医,特别是世传老中医的作用。今年50多岁的单孝才就是从父辈那里学传的中医本领。他手里不但有父辈乃至爷爷辈儿的中医秘方,经过潜心的研究,让他在中医中药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独到之处张口就来。
传世的医技,传统的医道,再加上医者仁心之美。让单孝才在几十年的从医路上不敢怠慢,热心为每一位求医者看病诊疗,出方拿药……满屋满墙的锦旗就是对他多年从医最好的诠释。现在,单孝才不但看病忙,更重要的还要让祖传的医道医术继续在家庭中传承下去。
单孝才接着说:“我本身从事就是中医,出生中医世家。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中医。中医技术非常博大,这是我爷爷和父亲留下来的方剂,我不能让中医技术传承流失。现在,我的儿子和侄子都在学习中医,到我这里已经三代了。让中医传承下去,造福百姓,为百姓治好病、服好务。”
推窗进风,满眼新景。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肇源县打开了镇村两级服务民众的窗口,让中医在卫生事业发展中,走上普及化惠民发展之路。
在激活中医乡村服务触角的同时,肇源县还重点发力中医医院的发展,赋能中医事业,让专业医院发展的更快。这里是肇源县中医医院的康复中心,这两年,随着事业的发展,原来的康复科变成了康复中心,医务人员的增配、医疗设备的购进,让康复中心的中医康复的面儿更广了,力量也更强了。
肇源县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张彦超说:“借助中医医院康复中心重组的机遇,从省中医药大学引进了多名中医康复专业人员。同时,为了配合中医康复的发展,院里给我们中心配备了悬吊系统、主被动训练系统等多套相关的康复设备。通过人才引进、设备更新,中心的康复治疗面更广了。颈、肩、腰腿疼痛及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复中心的成长壮大,一方面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异地就医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快速推动了全县中医康复事业的发展。”
中医理疗服务的拓面,给了众多患者康复的机遇和信心,得以就近治疗康复。让民众在就医路上困难变少,成本变低,群众求医问药的路更平坦。
患者家属柴丽华说:“肇源县中医医院康复中心诊疗效果挺好。通过做康复,我弟弟的病恢复非常好,我希望我弟弟还有患者们的身体越来越好。”
弘扬中医国粹,壮大服务本领。作为行业的头雁,肇源县中医医院一直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让中医药服务的本领更强,服务更具特色。以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正推动着中医医院的建设持续改进。
借助“四个体系”建设的前进步伐,肇源县在中医药事业上聚焦目标,选准路径,上下齐心,同频共振。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的建设,中医药普及化、惠民化的进村屯、进社区、进家庭,有型有魂的传承着中医药之道,正带动着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