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首个男子田赛世界冠军在2022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诞生。
男子跳远决赛中,中国选手王嘉男凭借最后一跳8.36米的成绩,为中国田径队赢下了本届世锦赛的首枚金牌,舆论为此振奋。
一次次“更快、更高、更强”的超越,运动健儿们在田径场上留下高光时刻,不断刷新的成绩决定了他们的商业价值。
(相关资料图)
体育项目的吸金能力和它受到大众的关注度有很大的关系。田径与篮球、足球、网球、高尔夫等几大项目相比,职业化程度有限,国际影响力与前者相比也较低,因此田径类运动员一般商业价值也较低于前几者。不过对于举世瞩目的运动强者来说,往往商业与荣誉齐飞。
跑步、跳高、跳远是为数不多的全民参与运动项目,其下限可以很低。但如果想提升上限,那将会非常困难——为了追上分毫之间的差距,运动员甚至会付出整个职业生涯。
田径场上,百米飞人赛一直被认为是最精彩、同时也是商业价值最高的比赛之一。百米赛的佼佼者通常由非裔运动员包揽,中国田径选手至今未斩获该项目的奥运奖牌。但不可否认的是,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是目前中国最耀眼的田径明星,他也因此吸引了众多赞助商的青睐。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晋级决赛,图源:视觉中国
时间回溯到2012伦敦奥运会,苏炳添成为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短跑选手。2015年,他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跑出9秒99获季军,成为首位跑进10秒的亚洲人。之后,苏炳添不断打破个人纪录。在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
收获“亚洲飞人”名誉的同时,苏炳添的各类商业代言纷至沓来。据统计,苏炳添当前手握广汽传祺、小米、七匹狼、健力宝、顺丰同城、招商银行、金典等13份商业代言。
在苏炳添之前,中国田径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强者——刘翔。根据《福布斯》此前公布的《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名人榜》,仅2007年一年,事业巅峰期的刘翔所创造的商业价值高达1.63亿元,排名第二,仅次于姚明3.88亿元的数据。
在“奥运辐射”下,中国运动员的世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除了苏炳添,谢震业、巩立姣、王春雨、葛曼棋等田径健儿崭露头角,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对象。
在商业代言上,体育圈与娱乐圈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体育运动员正迎来一轮商业代言的小高潮。譬如在近期频上热搜的《乘风破浪》第三季中,冬奥滑雪冠军徐梦桃凭借坚强的毅力、直爽的性格拉满综艺效果,并出任节目独家冠名赞助商伊利金典的品牌代言人。竞技体育展示力量、拼搏、韧劲,也强调专业、个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运动员都不失为代言人的优质选项之一。
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之训练比赛中的受伤风险,这些因素让运动员们的商业之路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品牌商面临的最大风险。拍广告、接综艺、演电影……跨界是一个运动员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绕不开的路径。然而,体育圈与娱乐圈、文艺圈原本就是互通的,不管是演员、艺人,还是运动员,他们在消费者面前都是一个符号——明星。
当然,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和体育成绩划等号,成绩高低决定了身价几何。一些体育明星在卫冕失败后,被外界冠以“不务正业”的头衔,质疑“商业活动导致其分心”,舆论从对运动员的喝彩欢呼“一边倒”变成冷嘲热讽,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以刘翔为例,1999年,他加入国家队,直到2015年退役,刘翔总共获得41金16银12铜,却抵不住2次退赛引起的舆论风波。
大多数中国观众至今仍对他在2004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夺冠后的讲话记忆深刻。时年21岁的刘翔在接受采访时不断重复:“谁说我们黄种人拿不到冠军?我现在就证明给全世界看了,我们黄种人一样能够拿到冠军。”运动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升华成为体育精神、民族力量的象征。
奥运会田径竞走冠军王丽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所具备的影响力不亚于他/她拿到金牌的分量。”
10余年过去,观众对奖牌的追逐弱化了很多,更加在意的是比赛本身的专业性与公正性,以及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
运动员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他们天生无畏,为不断打破纪录而生。但与此同时,运动员也是极其脆弱的。当我们把运动员看成一个“普通人”,在商业价值之外,褪去光环之后,关注运动员赛后,以及退役后的生活点滴,或许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对于品牌方来说,这也是探索商业价值外最可贵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