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过去人们以“蝗虫过处,寸草不生”来形容蝗灾的可怕,蝗虫也是农民们田间管理中重点防治的对象。如今,在杜尔伯特县敖林西伯乡的蝗虫却从害虫变成了“益虫”,被养殖户“请进”了大棚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前,在敖林西伯村一处大棚内记者看到,养殖户正在给地面喷水,该村驻村工作队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新建立的“东亚飞蝗”养殖示范点,沙土掩盖下的就是“东亚飞蝗”种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蚂蚱,经过45天的生长周期,第一茬“东亚飞蝗”就可以上市销售了。敖林西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慧光说:“咱们敖林的驻村工作队与万民普惠农业合作,共同引进蚂蚱养殖项目,现在在敖林西伯村一共设立了七个大棚作为示范点,目前种苗投放已经完毕,在一个月之后,就可以销售了。”
据了解,“东亚飞蝗”含有丰富的甲壳素,肉质松软,味美如虾,是高蛋白产品,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大。敖林西伯村驻村工作队通过考察了解到,“东亚飞蝗”养殖可以利用现有的水稻育秧大棚空档期进行,也可以建立小棚室养殖。据测算,一个小养殖棚按80平方米计算,每茬产量200斤左右,回收价格每斤15元,除去人工及饲料成本,每年纯利润4400元左右,当年回本还有剩余,是一项“投资小、回报高、风险低”的养殖产业项目。敖林西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慧光说:“下一步,通过今年的示范,争取在明年做一个集中式的园区,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参与到里面,带动这个产业发展,争取为农户增收增产。”
示范养殖成熟后,驻村工作队还计划在周边村屯推广发展养殖项目,并积极探索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度加工,制作“蚂蚱酱”“蚂蚱串”“油炸蚂蚱”等产品,获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