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夏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无疑是幸运的,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唤醒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留洋梦。也正是这些人,后来学有所成,或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第一波土生土长的中国CEO,或成为中国民企出海的排头兵,或成为当今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急先锋……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更是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群耀正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其时,中国IT产业刚刚兴起,高群耀在微软中国担任总裁兼总经理,亲历了“外企中国化”的第一波浪潮;而在随后的“出海潮”到来时,他先后担任全球媒体集团——新闻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以及万达文化产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和国际事业部首席执行官,主导组建了北美电影院线,参与创立中国早期的在线电影售票平台等。
(资料图片)
“很幸运,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成为最早的一批踏浪者。”高群耀如是说。过往的丰富经历让他感慨良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拥有的独特力量。
于是,这位曾与比尔·盖茨、默多克、王健林等商业巨人共事的资深职业经理人,摇身一变成为“老骥伏枥”的创业者,在2018年正式发布“移动电影院”,以移动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的电影放映商业模式,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回顾创业背后的驱动力,高群耀直言:“在某种层面来看,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尤其是今天回顾起来,更需要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它赋予了每一位创业者明显的烙印或标志。”
接下来,便让我们听听高群耀——这位“时代踏浪者”的讲述:
目标:以数字化破局,革新传统商业模式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驱动下,我们这一代人纷纷踏上留学海外之路,而这个选择也对我之后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任职于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期间,我主要参与文化部分,在这一领域内参与了不少大规模投资,逐渐学习并理解了文化产业,同时也感受到文化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力量。
尤其在收购AMC院线后,我对电影产业有了更深的感受——一部好电影的力量胜过一堆大道理,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和影响力提升举足轻重。而在中国,电影院却越来越成为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主要瓶颈。
一是因为电影院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在中国票房最好的2019年,走进电影院的人却不足全国人口的20%,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没有机会走进电影院;第二个挑战是电影院的屏幕数有限。每年数以千计的电影被注册、拿到龙标,但其中超过半数的电影没有机会上院线,即使上了很多排片也不到1%。因为宣发费最高的商业大片垄断了大银幕,二八效应非常明显,前50部电影基本占据了票房,后面绝大多数电影基本没有票房,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见到观众。而这并不代表这些电影质量差,只是它们的宣发费用没有能力走到前面,也不代表它们没有观众,而是有明显的分众需求。
除此之外,我还关注到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群体,他们与祖国的连接很紧密,每当中国推出贺岁片或是火爆的院线电影,他们特别想看但几乎无法实现,因为中国电影在海外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好莱坞的发行和电影院的排片。
基于以上洞察,我有了创业的想法,想把自己对于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使命感,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创新需求相融合,而这个融合的产物就是移动电影院。在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以及视频流媒体出现之后,全球电影院的电影票房和商业模式均受到严重挑战,所以用互联网技术为传统的电影放映商业模式赋能,将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移动电影院在全球范围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但同时更要感谢中国主管部门的支持。2018年,移动电影院在深圳文博会上正式发布,之所以能对业界震动很大,除了我们进入的是一个牵扯到千家万户的产业,更重要的在于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称得上是电影产业的时代转折。
使命:打破界限,观影无边界
在全国范围内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去建设电影院,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商业规律。而移动电影院的出现,首先解决了地理空间的问题,即所谓的“移动覆盖”,随时随地都能观影,哪怕一个坐在村头大树下刷社交App的人,都有机会看到目前正在热映的院线电影,所有的新片都有机会穿透到有人的地方。
目前除了中国大陆,移动电影院的主要运营场景还包括北美,这也是移动电影院的一大亮点和优势——把国产新片传送到亚马逊云上,再落地到华人华侨的手机上,从而跳过了原来的两个障碍:好莱坞的发行和 AMC的排片。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上,一直有着“走出去”梦想,而移动电影院的出现正在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如今,移动电影院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此外,移动电影院不仅仅能看(电影),还有社交功能。这里的社交与“物理空间上”一对情侣坐在一起看电影稍有不同,移动电影院的社交属性叫做“约演”。假如一家四口人分布四个不同的国家,只要有其中一个人发起,一家人就可以一起来看同一部电影,如果配上VR眼镜等设备,甚至能穿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虽然视觉和听觉体验是院线观影的强项,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影院的进步也是清晰可见的,随着家庭和个人体验技术及终端设备的发展,能够媲美影院的家庭观影体验,将会在短时间内实现。
所以,肩负着使命的移动电影院,目前在后台主要集中力量干三件事:和国家票房系统连接、数字版权保护和提高用户的观影体验。
价值:分区分众发行,为中国电影市场做增量
电影行业有个特别重要的逻辑,为了客户价值最大化,电影制作和播放一定是分开的,叫做“制播分离”。当年中国的电视改革就提出制播分离,如果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是其自己制作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内容就很难出彩。制的人不能播,播的人不能制,才有竞争机制。因此在这种制播分离的机制下,移动电影院的分区分众及个性化发行模式,将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移动电影院创立之初,我们初始团队的几位管理者提出过一个愿景:“让电影院无处不在”。当时有人认为实体影院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甚至会消亡,我认为不会,例如当电视出现的时候、当录像带走进家庭、当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革命方兴未艾……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无法取代实体影院存在的价值,所以我坚信它还会再活100年。而移动电影院的出现,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产业做增量,而不是零和游戏。
当前,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不断深化、走入深水区,不同产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不一样的,而我认为,冲击本身也是一种提升或增强,让整个行业历经蜕变以后换一个活法。例如今年上半年,备案的剧本数量下降了将近30%,(电影)这个行当正处于一个极具挑战的过程中,而这个时候改变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移动电影院愿意做这个排头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摸着石头成功过河,还是会被淹死都还未可知,但在今天,我们这些人依然在全力以赴。同时,我们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管理上也更加倡导年轻化与多元化,以此激发大家的拼搏和创新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最后我想说,从微软那个时候的计算机革命,到我在新闻集团看到整个媒体的剧烈动荡和变革,再到万达体验中国民营企业出海,这也是我在管理上不断摸索的一个过程。有幸与三个第一代创业者共舞,也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悟到了很多东西——创业者着眼未来,管理者聚焦当下;创业者多劳多职,管理者分工明确;创业者关注生存,管理者关注发展……这些感悟对于我创办移动电影院帮助很大。
总之,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时代带来太多机遇,让我们的职业生涯与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在这样一个剧烈的变革当中,移动电影院更要从电影强国的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地摸索与积累,成为傲立于潮头的踏浪者,同时更要积极思考:时代成就了我们,那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去回馈这个时代?我想,需要这样一种良性的传递或传承。
(注:文章由福布斯中国 · 全球华人精英Top 100评选组委会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