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人类与机器之间如何依存共生?混合/合成智能是否已成为现实?近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联袂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里克力·提拉瓦尼、林科等8位(组)国内外跨学科艺术家呈现多元视像数字艺术展《VISIONS COME TRUE远景成真》,在“视像”与“幻象”虚实交错的世界中为观者带来启示。
借助实验影像、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AI)实时模拟、数字互动装置等多媒介形式,启动观者的双眼与大脑,协调、配合、理解这些视觉作品。艺术家们以跨材质、跨学科、跨领域的先锋艺术表达,提供8种思考原型与视角,探讨物理世界的人类与数字虚拟世界中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和人件 (peopleware)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艺术语境下观察人类如何突破自身认知局限,思考人与人造物的关系,不断迭代、更新人的自然感知以及人对世界的理解。
身处现实世界,机器算法与计算产物已渗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人工生命和人件相互影响着彼此,由人创造出的机器和算法在观察、研究和分析这个世界,现实与虚拟世界相互映射,持续具象、丰富着“生命”的语义。本次展览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了人类意识和技术产品如何在数字世界中存在,并影响物理世界。VISION 既是物理世界中人们所看到的视像(VISION),亦是数字世界呈现的幻象(VISIONS), 艺术家用多元视象营造一个幻象现实,邀请观者于此开启一次次现实与虚拟交错的视像反应。
「VISION 视像」
当现实世界的视像被计算产物物理显化,我们将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在林科的《当下一次你看向树枝,鸟儿们已经不在那儿》中,艺术家将视觉私人化,向公众展示了拒绝外部世界的视像信息后,大脑所“看见”的风景。施政的《自由落体》则将研究转向公共视角,通过无限循环播放的纯白色片状面具坠落的过程,展现了计算产品的抽象,同时也是“人”在数据洪流中的缩影。随着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涌现,对于人类多语言文本的“服务”形成了新的焦点,武子杨的《事件模型-81日》利用这一点收集和整理了社交算法所推送的人类社会事件文本,通过生成技术制造出许多可参观可访问的三维“AI化石”。《事件模型-#Dump》则展示了一个由AI、艺术家和社交媒体用户共同构建的实时“垃圾填埋场”, 将虚拟世界的真实物料“搬运”至现实世界,为我们理解自身媒体社交生活提供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崭新视野。
「VISIONS 幻象」
在创新科学与数字技术的交错中,幻象涌现。无聊研究的两部实验影片——《卡瓦诺伊之舞》、《寻找奇莫佐亚》,正是通过跨学科合作与超越科学参考框架的研究方式,运用计算机模拟出生物物种和它所处的幻象世界,显现出诗意的叙事。郑达的《生理反应 III》则假设了一个属于机器的地盘,由实时的自然数据与机器对人输送听觉上的信息,感官交织中开启沉浸式的探索之旅。同样从幻象出发,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厨房 I: 圣特蕾莎的漂浮》则以几乎静止的方式悬停在观众面前,带来超现实的视觉体验,带领观者直击艺术家童年时代的祖母厨房、她的世界中心。聚焦于数字幻象与现实境况的交集之处,安妮·哈宁的视频装置《删除》引导我们思考数字记忆对于人类存在和世界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数字记忆和人类记忆之间找到平衡。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边界日渐模糊的明天,人类如何感知自己的存在?里克力·提拉瓦尼的互动装置《无题2015(明天是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应,鼓励一向被动的观众主动参与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用艺术激活日常生活、一同生长。
虚拟与现实交汇、融合、共生……穿梭于数字与视像编织的梦境,VISION亦映射了K11一直以来的愿景:为公众带来一次次充满想象的创意之旅。作为将文化和商业有机结合的先行者,K11致力于用前沿先锋的数字科技、创意与文化,持续构筑艺术与人文交融的共栖乐园,助力孵化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本次展览《VISIONS COME TRUE 远景成真》也是上海K11年度艺术文化盛事——K11 艺术节的序章,作为倾力打造的独家艺术文化IP,联动全国的第二届K11艺术节即将启幕,为千万艺术爱好者带来充满惊喜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