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伴去世,对生活失去信心;观念不同,婆媳矛盾不断;生病卧床,向老伴乱发脾气
(资料图片)
网格员陪聊打开居民“家事”心结
核心提示:老伴去世,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夫妻因鸡毛蒜皮小事,引发冷战;因生病焦虑,他总对老伴发火……
岁数大了,儿女不在身边,难免会心情低落、孤寂、烦躁,为了及时排解老人的负面情绪,社区网格员承担起了这份责任,隔三差五就敲响这些老人的家门,陪着聊天、舒缓情绪,帮助他们排解“心病”。
6月2日,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采访。
劝慰孤独老人
“孩子,老伴走了,我好难过!”5月15日,西虹社区网格员张坤接到居民卢阿姨打来的电话。
张坤赶紧和同事周文超来到卢阿姨家,卢阿姨见到网格员像见到亲人,放声大哭起来。
原来,卢阿姨的女儿和外孙女智力残疾,老伴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卢阿姨觉得活着很累。
网格员劝慰卢阿姨,社区随时可以帮忙,等其女儿到了一定年龄,社区会帮她办理特别扶助,让卢阿姨放心。
“您是孩子的靠山,不能想不开呀……”网格员说完,卢阿姨又一次放声大哭,把压力全部释放出来,周文超将卢阿姨搂在怀里,拍着她的后背安慰,慢慢地,卢阿姨的心情舒畅了。
打开婆媳心结
“小王,我婆婆可不讲理了,我心里憋屈呀!”
5月26日一大早,西虹社区网格员王璁接到居民刘阿姨打来的电话。
王璁放下电话,和同事张汉清来到刘阿姨家。刘阿姨说,她和婆婆观念不同经常发生冲突,她实在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了。
王璁和刘阿姨的婆婆谈起了心,老人说,儿媳嫌弃她年纪大,总发脾气。
“我婆婆耳朵背,我只能喊着和她说话,她以为我生气了,其实不是那回事,她还向邻居说我坏话。”刘阿姨委屈地说。
“岁数大了,有时难免糊涂,看在她以前给咱看孩子的份上,多理解她吧。”
“儿媳天天伺候您不容易,人家也一把岁数了,上有老下有小,是不是?”
王璁和张汉清分开做两人工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导,刘阿姨主动向婆婆道歉,婆婆也理解了儿媳的不容易,双方冰释前嫌。
化解夫妻矛盾
“小于,你阿姨这几天总和我闹情绪,你过来和她聊聊天吧!”
5月31日,东湖一社区网格员于树凤接到居民赵师傅打来的电话,随后,便和同事刘士范来到赵师傅家。
“太不好意思了,让你们跑一趟,这老头可不讲理了。”赵师傅的老伴一边让网格员进屋,一边抱怨。
原来,前几天赵师傅的老伴和亲戚聊天,随口说了一句“将来哪个孩子对自己好,就把钱给谁”,赵师傅听后不乐意了,他认为三个子女应该平等对待,凭啥老伴想咋地就咋地,就这样,两人吵了起来。
“不是啥大事,都是话赶话,他还和我发火了,哪有这样的?”赵师傅的老伴对网格员说。
随后,两名网格员分开做两位老人工作,最终解开老人的心结。
“儿女不在身边,有啥心里话都喜欢和你们说,谢谢你们。”赵师傅和老伴不停地感谢两位网格员。
聊天化解忧愁
“你徐叔这几天总发脾气,也不知道咋了。”
6月1日,网格员于树凤和范英春像往常一样,来到独居老人雷阿姨、徐叔叔家看望夫妻俩。
刚进屋,就看到雷阿姨满脸愁容,原来,徐叔叔因病卧床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向老伴发火,让雷阿姨很是郁闷。
“我这么伺候他,他还不领情,这日子太难了。”雷阿姨说。
网格员听后一边安慰雷阿姨,告诉她病人心焦,让雷阿姨多理解老伴;一边又逗徐叔叔开心,让徐叔叔不要总对雷阿姨发脾气。
“我知道老伴对我好,可脾气上来真控制不住。”徐叔叔有些愧疚地说。
雷阿姨见老伴的态度缓和了,心情也好了起来。
没事回家看看
采访中,西虹社区党委书记王惠丽说,社区网格员隔三差五就会去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一些弱势老人家,陪老人聊天,舒缓他们的情绪。
王惠丽表示,实际生活中,一些做子女的,往往以为只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就可以了,殊不知,老人除了需要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世界的慰藉。
另外,作为子女要学会揣摩老人心思,平时再忙也要回家陪老人吃顿饭、聊聊天,让老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温暖。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影 图片由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