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中间价定价公式,
人民币贬值有所加速完全在情理之中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开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定价规则具体内容:当日中间价=前日中间价+[(前日收盘价-前日中间价)+(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前日中间价)]/2。同上述公式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式是:当日中间价=(前日收盘价+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2。
前日收盘价和中间价之差反映了外汇市场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压力的方向和强度。中间价定价公式中包含这一项反映了货币当局释放升值或贬值压力,实现市场出清的愿望。
所谓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是指什么呢?央行给出了作为参考目标的一篮子货币指数: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数。简单来说,CFETS指数中包含了三个主要成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美元指数和其他货币指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美元指数的上升都会导致CFETS指数的上升。为了维持该指数的稳定,当美元指数上升的时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应该下降。反之,则反。中间价定价公式中引入篮子货币因素意味着央行在决定汇率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因素,而且要考虑美元指数等国际因素。
自10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88,跌至近八年来最低水平。期间,美元指数升值4.5%,而衡量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波动幅度的CFETS指数基本保持稳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加速?从内因来看,尽管2015年以来,外汇市场上一直存在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但近两个月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改善,国内也并未出现任何足以恶化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政策变化。而外部条件确实发生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变化:先是英国公投脱欧,最近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增加基建投资、实施减税等政策,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进入2.0%时代,美元指数突破100。
在这种形势下,按照“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定价机制,为了维持CFETS指数稳定,央行就应该让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即便反映中国外汇市场贬值压力的收盘价贬值幅度不变,除非央行不再遵循“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规则,维持24小时CFETS指数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理论汇率的下跌就足以迫使央行下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更遑论在美国资产回报率上升和美联储加息几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外流,因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肯定也会有所加大。根据现有中间价定价公式,人民币贬值有所加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的汇率形成制度下,无论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是缓慢贬值还是加速贬值,都是与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力度变化相关的。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所以突破了6.88,是因为央行愿意继续遵循“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定价机制。如果央行不希望看到汇率突破6.88,它完全可以加大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抬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收盘价,使汇率稳定在它认为适度的水平上。央行之所以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以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