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企业成本和税费负担的大讨论引起关注。一时间,“死亡税率”、“高税负逼走制造业”、“税高费更甚”等观点喷涌而出。事实究竟怎样?企业负担如何减轻?在开年首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了态:“最近有声音认为企业税负过高,其实仔细掰开来算细账,主要是企业的非税负担过重。企业成本高在哪儿,还不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专家表示,破解制造业税费成本高难题,需要“认认真真减税,实实在在降费”。
板子不能全打“税”
来自财政部的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25%,如果进行国际比较,这一税率属于中等水平。中国增值税的标准税率为17%,在世界上160多个实施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属于中间水平。这两大税种,约占我国税收收入60%,是最重要的两个税种。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指出,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宏观税负其实不算高。但若单就制造业和美国比,中国企业承担的税负的确高些,因为税制不同,美国以家庭、个人缴税为主,企业缴税为辅;而中国主要对企业征收,因此有中国企业缴税更多的印象。
对于业内出现的“死亡税率”说法,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政认为,税率高低是相对的。如果漏损率低,并与公共服务相匹配、与国家发展阶段相匹配,即便税率高也可能是合理的。如果漏损率高,并与公共服务不相匹配,即便是税率低也可能是不合理的。单纯从税率高低无法判断企业的负担。
负担顽疾在于“费”
导致企业税负压力大的根源究竟在哪儿?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政策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如环评、能评、清洁生产、土地等一系列审批成本,是一大块。多位专家对企业税费成本调研的结果,与李克强总理的结论不谋而合。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市公司年报或企业自行披露的费用来看,中国的各类‘费’非常多,且不透明。这既包括明面上的费,也包括各类寻租和灰色成本。‘费’没有法律来规定,其中不规范的地方就更多。”他认为,而且由于费的征收具有相对随意性,这就为企业的成本和收益预期带来不确定性,让投资环境中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不利于新投资的进入。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认为,这些非税的负担不仅是指为获得资源、土地和融资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也包括了政府向企业收取的名目繁多的附加费。很多中国的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比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代价去获得土地和融资等,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久而久之,这些都可能动摇中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