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以下简称“榜单”),中国工商银行以一级资本3241亿美元,连续6年位居该榜单榜首,中国建设银行以2722亿美元继续保持第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分别以2244亿美元和2181亿美元跃升至第三和第四位,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集团则分别退居第五至第八位,中国四大商业银行排名全面超越美国四大银行,首次实现位列全球前四。
“按一级资本排名,中国主要银行在榜单中的排名继续提升,再次展示了我国银行业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主任吴琦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资本实力优势显现大型银行地位巩固
记者注意到,与2017年相比,2018年榜单中前十大银行名单整体保持不变,仍主要集中在中国(4家)、美国(4家)、英国(1家)和日本(1家)。
但是,今年榜单的最大变化是前四大银行都是中资银行,而去年除摩根大通以外前四大银行有3家中资银行。
“中国银行业在一级资本总额、资产总额、税前利润总额上连续3年超越欧元区、美国,位居各国家和地区榜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原晓惠表示。
一级资本是衡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一级资本来看,四大行的增幅均超过12%。这主要是因为,2017年以来,这4家银行纷纷通过定增、优先股、普通股、二级资本债及可转债券等工具补充资本,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吴琦分析称。
吴琦还表示,一级资本同比增速较高的中资银行主要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其中,广东华兴银行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06.55%;莱商银行、晋商银行和郑州银行增速也较高,分别为66.15%、62.65%和61.61%。
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部分中小银行排名显著提升
除资本实力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也是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
在榜单按照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排名中,工商银行同样以40072亿美元的总资产和5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蝉联全球第一。
“2018年,共有11家中资银行进入全球前30强。较2017年增加1家,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排名全球银行第23位、中资银行第7位,分别上升8位和4位。”吴琦表示。
自2016年9月在香港上市之后,邮储银行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在业务布局方面,邮储银行坚持“一体两翼”策略,巩固核心业务优势,针对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提升中间业务占比,实现收入多元化。2017年9月21日,邮储银行成功发行72.5亿美元的境外优先股,成为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优先股发行,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很多中资银行排名提升。其中,浙商银行、江苏银行(600919)上升尤为显著,分别上升20位、26位。
浙商银行在业务经营方面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浙商银行总资产达1.54万亿元,增幅达13.43%;实现营业收入达342.64亿元,同比增长1.81%。
江苏银行的全球排名连年提升,大幅提升26位至全球银行业第91位,进入全球银行百强。2017年以来,江苏银行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推动创新变革,全面加强风险防控,业务经营稳中向好、稳中趋优。
加快战略升级向“价值银行”转型
“未来,中国银行业提升全球竞争力仍然存在诸多机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都为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广东金融学院教授李石凯认为。
多家银行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进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的转变,以科技为支撑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资本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必须树牢质量优先、效益至上的理念,因势谋变,顺势而为,加快构建投融资一体化服务新机制,全面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促进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过程中,发挥更加有力和更为突出的作用。”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
工商银行还将通过加快创新转型提升价值,深入推进大零售、大资管、大投行战略,加快智慧化、国际化、综合化战略升级。持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金融要素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实现经营发展的新跨越。
“我们仍要根据大势变化,沿着找准的方向久久为功,实现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的转变。”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说。
兴业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战略自信、道路自信,坚持强优势和补短板“两条腿走路”,持续推进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建设,做实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四个重点”,加快“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战略布局,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迈上全球银行排名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