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商车费改已经正式启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试点地区执行新的规则,自主定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试点地区已经出现了“白菜价”车险产品。一份由阳光财产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下某支公司出具的车险保单显示,包含一年期50万第三者责任险和车上人责任保险在内的一份车险产品仅178元。
“差不多是之前价格的一半。”上海地区一位车险人士对记者表示。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历经2015年的试点先行、2016年的全面推进、2017年的二次费改,如今再次进入新阶段,其节奏不可谓不快。
“方向上就是越来越市场化,将车险产品定价权逐步交由公司自主确定,未来不同客户的车险定价会越来越差异化,优质客户会更加便宜,经常出险的客户的产品则更贵,甚至被拒保。”一位财产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一思路的改革背景是,此前车险行业由于产品形态简单,易于模仿,整个行业始终处于同质化竞争中,价格战硝烟弥漫下,车险业务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监管改革希望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倒逼保险公司实现精准定价,推动市场由“费用战”、“价格战”,向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良性竞争转变,实现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车险产品差异化显现
4月11日,原保监会正式下发公文,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试点确定。首批试点为广西、陕西、青海三省区,各家保险公司可以自行确定自主系数调整范围。
随后试点改革工作逐步提速,9月中旬,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新产品系统将正式上线,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被批准在试点地区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已有人保、太保、平安、天安财险、都邦财险、北部湾、阳光等多家财产险公司陆续开展业务。
广西保监局的一份试点改革公告显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试点将给广大车主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权更广,公司自主定价,同一辆车在不同公司定价不同,消费者选择空间大;风险和价格更加匹配,“风险越低,价格越低”的效应将凸显;消费者保障水平更高,同等保费条件下,消费者或可享受更高的保障额度和服务。
这是商车费改让利于消费者的体现,然而对于保险公司和整个行业而言,则意味着“技术含量更高”的竞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费改前,由于自主定价空间较窄,车险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各家公司仅依靠出险次数区分好坏业务,普遍没有精准定价的概念;费改后,精准定价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各家公司自主开发或引入咨询自主定价体系。
原有模式下,车险作为财产险最重要的一部分,多年来保险公司为了抢夺市场不惜牺牲利润,全行业深陷费用战之中。根据上市公司今年半年报中披露的数据,平安财产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增加61.6%,占保费收入比例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至21.7%;太保财产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增加57%,占保险收入比例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至21.5%。
“大公司可以走规模化路线,但是中小公司无力加入这样的竞争。整个行业可能会进入新一轮洗牌。”一位中小型财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看到上述“白菜价”车险保单后,他表示,“费用连快递费都不够,没法做。”
车险或进入微利时代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在一边推动费改逐步将定价权放开给保险公司的同时,另一方面,对于行业乱象的整治决心也非常之大。不仅专门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而且在新一轮改革的过程中,还首次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报送商车险手续费率。
一位大型财产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改革和监管的背景下,将来车险行业的格局将是,大公司以规模化实现微利,小公司必须走专业化和精细化路线。
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第三期商车险费率改革将推动相关地区商车险保费下降,车险利润进一步摊薄,困扰行业多年的“价格战”有望得到遏制,消费者的关注重心也将从“价格”重心回归到服务和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财产行业人士指出,费改可能会利好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具备从客户角度出发的产品思维和大数据实力,费改对互联网保险而言或将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互联网公司轻资产、扁平化的优势可能会凸显出来。”众安保险车险事业群负责人表示。
近来,互联网车险的规模重新开始快速增长。中保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180.35亿元,同期增长15.38%,保持连续6个月正增长。扭转2016年至2017年的持续负增长状态,在所有互联网财险业务中占比为55.25%。以众安为例,截至2018年6月30日,汽车生态总保费为约人民币4.629亿元,复合月增长率高达25%,客户数为26.6万。(记者 方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