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临近年末,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密集开启大规模民企调研,拟出台新一轮民企支持政策,重点领域特别是垄断行业民资准入也将迎来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更大规模的民资推介项目集中加码,仅11月部分地方重点领域项目清单已经达到千亿甚至万亿规模。
当前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导向正发生重要转变,大水漫灌式的帮扶举措逐步减少,将更加强调精准性、针对性和落地性。分析认为,当前针对民企的调研就是要弄清民间投资与民企发展的主要障碍,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举措。此外,新一轮民企调研侧重于民企营商环境以及前期出台政策的执行落地情况。
更强调精准性、针对性、落地性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年末将至,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工商联等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密集开启大规模民企调研,拟出台新一轮民企支持政策。包括石油、电力、通信、军工等重点领域民资准入也将迎来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更大规模的民资推介项目集中加码,仅11月部分地方重点领域项目清单已经达到千亿甚至万亿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导向正发生重要转变,大水漫灌式的帮扶举措逐步减少,将更加强调精准性、针对性和落地性。
“新一轮民企调研侧重于民企营商环境以及前期出台政策的执行落地情况。”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部分地区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市场主体地位未确立、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税费较高等问题,制约了民企投资。而根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针对民企的调研就是要弄清民间投资与民企发展的主要障碍,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举措。
事实上,地方已经有所行动。据悉,江苏省将在调研基础上,加快起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11月底前提出初稿。陕西省也拟出台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新一轮民企支持政策加快落地的过程中,重点领域特别是垄断行业民资准入也将迎来重大突破。近日,多个部委主要负责人纷纷表态,释放出积极信号。
银行支持民企出实招
11月26日下午,上海召开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宣介会,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手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共同支持和推动上海民营企业利用这一债券融资工具。由浦发银行创设的首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在当天正式上市流通。这标志着上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式落地。
浦发银行公司业务总监曹江涛表示:“这次发行的债券的票面利率只有4.37%,跟同期限、同类型、同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相比,我们测算了一下,整个融资成本降低了190多个bp,减少了企业融资成本近500万元。”
除了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并在积极推进中。
此前,银保监会提出,初步考虑对民企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目标。 从银行层面看,多家银行已提出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对民企的金融服务水平。比如,工商银行进一步研究部署支持民企发展多项新措施,包括推进总行级合作客户服务落地、完善民企融资区域和行业投向布局等十条具体举措。农业银行围绕加大信贷投入、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减费让利等八方面,提出二十二条针对性措施,着力破解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孙强表示,要加强重点民企营销。明确100户全行重点支持民企客户。还要推进问题贷款重组转化。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符合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借新还旧、重组、展期等方式支持其合理信贷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跳出“唯抵押物论”化解民企融资难
据金融时报,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三支箭”政策组合,其中,“第一支箭”便是增加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如何才能让这“第一支箭”射得又稳又准呢?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专家表示,跳出目前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唯抵押物论”风控逻辑,转而对风险控制进行从理念到技术的革新,是银行业进一步支持民企融资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近期银行业在这一领域已经有所行动。可以预期,未来银行将跳出“唯抵押物论”的信贷风控逻辑,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对风险的多维度识别、判断与控制。
要想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就银行机构来说,降低信贷准入门槛非常关键,而一直以来对于提供足额抵押担保的要求是造成信贷“高门槛”的最主要原因。央行此前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抵押担保、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等体制因素加剧了民企融资难问题。”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银行信贷“唯担保抵押物论”的现状呢?
“民营企业整体风险较高,这是事实,但其中也不乏非常优质的企业,在先进风控技术缺失的情况下,银行没有能力把其中的优质企业挑出来,只能一味依赖抵押品来区别好坏。”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更多依托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无担保、无抵押贷款。”
由此可见,跳出“唯抵押物论”进而降低民营企业信贷门槛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理念与技术革新。“目前,不少银行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创新,例如借助供应链金融,用应收应付的方式替代不动产抵押等,银行风控技术的革新对于研究解决民企融资难题确实是个重要方向。”曾刚说。
推动竞争中性改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24日,北京召开“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建立优质制度,特别是实施所有制中立、竞争中性的改革非常重要。
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陈永杰在座谈会上表示,当今中国的公有与私有企业,全民、集体私人所有企业,内涵和外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陈永杰认为,未来中国市场的主体最大的决定力量是上述两种趋势融合形成的大公司,它们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成为重要行业领域的龙头和领军企业。“这种情况下,对待民营经济,必须根本破除旧观念、全面树立新观念。”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进一步表示,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让国有企业真正处于竞争中性,这是平等、公平竞争的非常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垄断行业改革,越来越多把竞争性的业务放开,可腾出一大块天地由各种所有制经济进行竞争。”此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委以管企业为主转为管资本为主,也至关重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座谈上建议,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要植根于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前,GDP都是由国有经济创造,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国有经济单位的,所以大多用于国有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