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平台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记者获悉,多地两会在2019年的工作规划中,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进行重点推进。此外,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战略高度抓紧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专家表示,信用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和金融机构服务意愿,从根本上推动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往往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贷款投向。而且,民营企业通常抵质押物不足,信用贷款相对风险较高。这种情况下,如果搭建开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促进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地方两会释放出的信号,多地已就此展开部署。例如,西藏提出,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探索建设融资服务担保平台。内蒙古提出,强化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广东提出,深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公共信用信息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运用,形成全省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当前,在助力民企融资方面,金融机构自身“信息孤岛”问题也亟待解决。“首先是金融机构内部。金融机构背后一般会有多家IT供应商,所提供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这就会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数据库,每个部门掌握的数据之间往往是割裂孤立的;其次是金融机构之间。客户数据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金融机构间共享数据存在较大困难。”他说。
针对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提出,从战略高度抓紧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依法开放相关信息资源,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动数据共享。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信用服务产品开发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