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工信部办公厅、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决定组织开展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和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复核工作。文件指出,支持各地区和中央企业建立单项冠军储备库,将达到“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条件及具备单项冠军潜力的企业纳入培育工作范围,夯实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基础,建立梯度培育体系。统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支持“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
如是金融研究院宏观策略高级研究员葛寿净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大而不强,也就是说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是制造业的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程度不足,如果把我国的制造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设立制造业单项冠军,就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来打磨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来确保今后制造业这台机器的“强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制造业强国,需要在某些单项领域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因此鼓励中小企业打造“隐形冠军”,促使其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升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为充分发挥地方及中央企业把关作用,根据前三批遴选情况,确定了推荐名额(推荐数量上限)。中央企业推荐数量不超过2家。
据了解,从2016年起,工信部和工经联共遴选了三批390家单项冠军企业。从三批遴选结果看,数量不断增加,由第一批的104家,第二批的126家增加到第三批160家,共390家。
对此,葛寿净表示,此次推荐和前三批推荐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给各地和中央企业设定了名额上限,需要在合格的申请企业中,筛选出有限名额的推荐企业,这对于各地和中央企业的把关要求更高,因此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加强其鉴别能力,同时还可能需要加强与其他地方推荐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在刘向东看来,在制造业单项冠军推荐评比中应注意市场化、动态化的原则,即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及时更新产业发展变化,积极引导单项冠军企业保持优势地位,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产业链水平,巩固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要引领制造业‘专特优精’的发展,更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法制建设,加强专利保护;加强人才储备,完善专业划和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制造领域专业人才的素质。”葛寿净说。(见习记者 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