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国第一只封闭式基金诞生,并首次引入托管机制,有效解决了资产管理行业中监督和约束机制缺失的问题。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托管业务快速发展。
7月2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称,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145.7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01%,存托比达79.86%,托管系数达55.76%。
就规模而言,2018年末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比2009年托管委员会成立时的4.1万亿增长近36倍。不过,前几年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速度都呈两位数增长,在去年出现同比增速降低为3%。
具体来看,2018年有8类托管产品规模均超过了10万亿元:银行理财托管规模为28.75万亿元,其它资产托管规模为24万亿元,信托托管规模为19.51万亿元,保险托管规模为18.43万亿元,券商资管托管规模为15万亿元,公募基金托管规模为12.6万亿元,私募基金托管规模为12.8万亿元,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规模为10万亿。
从收入来看,2018年银行业托管收入520.94亿元,与2017年545.14亿元相比下降了4.44%。从收入的构成来看,贡献最大的仍然是公募基金,占24%的比例;银行理财收入占比16.95%,位列第二;排在后面几位的依次是:信托占比14.02%;券商资管占比13.09%;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占比9.19%;其它的资产投入占比8.84%。
“2018年以来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调整,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但资产托管业务风险也呈现了新的特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倒逼托管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各托管银行要面对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一系列衍生风险,包括法律合规风险、反洗钱风险及操作风险等。”中信银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杨璋琪称。
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主任金淑英称,托管业务应审时度势,精准服务,把握资管转型期的新机遇。在资管新规的规范下,资管规模短期内将保持相对稳定,甚至有所缩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管行业发展潜力仍然是比较大的,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奠定了行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与此同时,要注重风控合规自律。在资管新规的倡导下,资管行业将向监管统一化、投资标准化、风险自担、期限匹配的方向发展。
在新的阶段,金涉英称,要用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来探索托管业务发展新路径。银行既要回归本源,深耕内功,又要丰富视野,刷新思路,以科技和创新来驱动托管和资管投行等板块的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