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了2019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2.53万亿元,较一季度环比下降0.02%,降幅进一步缩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4.88%放缓至-7.15%。在去通道、去嵌套的监管背景下,二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呈现出降中趋稳的特点。
从信托资金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为第一大投资领域,信托资金余额达5.61万亿元,与此同时,投向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领域的信托资金则出现明显下降,这反映出信托资金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提速。
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二季度信托公司业务数据的各项指标表明,信托行业较好地把握了行业发展的节奏和力度,适时调整发展重点,实现了降中趋稳、提质增效的整体效果。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呈现降中趋稳,资产质量有所优化的特点,资产配置能力则是稳中变强。”
信托业报酬率明显上升 行业“提质增效”起跑
2019年开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央政策基调由“强监管、去杠杆”转向“稳增长、稳杠杆”,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得以持续,信托融资需求进一步回暖,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叠加经济预期改善、前期通道乱象整治缓释风险,2018年被动收缩趋势逐渐收敛,信托公司主动投放意愿在增强。
在信托业转型的形势下,回归信托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为信托公司的共识且已初见成效。
从资金来源来看,代表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占比提高。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0.97%,较一季度末下降1.33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43.57%,上升1.47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46%,下降0.13个百分点。
对于集合资金信托下一步的发展,金李分析称,在当前去通道、去嵌套的严监管氛围下,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规模仍在收缩,更加考验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不断提高,与单一资金信托占比平分秋色甚至略有胜出。“近年来,信托公司普遍加强财富渠道建设,注重主动管理能力培养,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信托业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信托报酬率的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从信托报酬率来看,2019年第二季度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54%,环比上升0.11%,较去年也有明显提升。据了解,这主要源于去年“资管新规”落地后,通道与多层嵌套业务不断清理与压缩,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增加,业务结构不断调整,带动信托报酬率回升。
整体上来看,信托业的各项指标反映出“提质增效”成效。“信托业日益提高防控金融风险意识,在主动收缩业务规模的前提下,人均利润和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同比的提升反映了行业‘增效’的努力;从信托资产来源看,单一信托占比平稳下降,体现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信托占比平稳上升,一升一降的局面显示了信托业取得的‘提质’进展。”金李称。
重庆信托董事长翁振杰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占比将不断上升,信托公司也从追求“量”逐渐向追求“质”的方向发展,“信托公司只有不断强化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投向工商企业资金连续7年占比居首 信托业“脱虚向实”提速
总体看,信托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力度进一步增强。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榜首,其后依次为房地产、基础产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等,且流向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资金下降,“一稳两降”反映出信托业明显的“脱虚向实”趋势。
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金融机构的信托资金余额2.85万亿元,同比减少17.22%,占比14.96%,较2019年一季度末下降0.41个百分点;投向证券投资的信托资金余额1.99万亿元,同比减少24.32%,占比10.46%,较一季度末下降0.80个百分点。
金李认为,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流向金融机构的信托资金占比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资管新规推出以来,监管部门加大对金融同业业务的整治力度,限制或禁止通道与多层嵌套的监管套利行为。近年来,各项监管制度日趋完善,银信合作、信保合作等金融同业业务更加规范,在充分发挥信托业灵活性的优势上,引导信托业和金融机构合规开展业务合作。
与此同时,工商企业已连续7年成为信托资金投向的第一大领域,并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余额5.61万亿元。据了解,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号召,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战略新兴领域。
金李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成为行业共识,流向工商企业的资金占比稳中有升,预期未来这一领域的优质项目将会获得更多信托资金的支持。”记者 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