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少保险公司主动缩减银保产品和理财型业务规模,以提高发展质量。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下,险企还会对部分产品采取限售或者停售的办法,控制或缩减保费规模,以退为进。”一家中型中资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国市场利率在低位徘徊,且业界普遍认为中长期利率将呈震荡下行态势。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如何应对低利率环境是重要课题。《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险企对低利率环境已有较充分的认识,对此的焦虑感比前几年有所下降。同时,无论是保险监管机构还是保险公司,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险企对低利率的焦虑感下降
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风潮再起,步入低利率时代。长期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对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产生深远影响。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在11月19日举行的2020年银行与保险资产管理峰会上表示,低利率环境对寿险公司资金运用主要有三大挑战,一是利差风险增加;二是负债转型压力增大,利率不仅影响负债端,更影响资产端,因为资产负债必须匹配前行;三是资产配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不少保险公司也对低利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研究。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认为,低利率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颠覆保险企业传统的投资信条;二是拉低投资收益率,增加利差损风险,并扭曲金融资产估值;三是改变保险企业的风险偏好,放大信用风险。
低利率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保险公司对此是否感到焦虑?从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19保险业香蕉皮报告》来看,今年,保险业感受到的整体风险水平处于2007年该项报告开始发布以来的最高位,但从具体的风险来看,利率风险排名第十位,相对靠后。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当前利率处于下行通道基本已是全球共识。保险业经过了过去几年的消化和应对,对低利率环境的焦虑,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部分地区过去几年利率下行的速度比预期缓慢,我国2017年还出现了利率回升的阶段。因此,调研结果显示,险企对利率风险的担忧从2015年之后开始下降。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多家险企负责人表示,寿险公司已经习惯了更低的利率环境,能更好地去适应。
不过,周瑾也指出,在我国,由于在高投资收益时期形成的客户预期和产品结构需要大幅调整,还必须确保短期流动性,加之国内市场的长期资产相对缺乏,因此我国的保险公司应对利率风险的挑战更大。
多措并举谋应对之策
应对低利率环境,全球保险业有一些通行的做法,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未雨绸缪,调整政策,并对险企进行风险提示,保险公司也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保险业防范低利率风险主要采取五大措施,即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资产负债匹配,降低利差损风险;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加大另类资产投资;加大境外投资。
8月底,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较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较小者。
“从监管机构的态度来看,防范风险是行业十分重要的任务,时常给险企敲警钟,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某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
从保险公司来看,目前,已有险企对部分热门的高复利或高预定利率产品采取限售或者停售的办法,控制或缩减保费规模,以退为进。但或许是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有部分险企对保障型产品或长期产品的风险防范意识稍显不足。日前,银保监会召集13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部分公司从12月份开始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防范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风险积聚。
缪建民指出,应对低利率风险,险企首先要优化商业模式,降低负债端的风险。在他看来,目前寿险业过于聚焦于保证回报的储蓄型产品,需要大量增加非利率敏感的保险产品,优化利源结构,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率下行周期,险企发债融资成本降低,多家融资主体选择新发债券来置换存续债券,以降低负债成本。
在资产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利率走低是趋势,但也会有一些周期性变化,其中有一些机会险企可以把握。同时,险企需要利用衍生产品对冲风险,还需要提高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以及投后管理能力。另有多家险企投资负责人提到,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十分重要,在利率下行周期,险资再投资风险和新增投资风险大增,因此,寻找长期优质资产,拉长久期,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记者 冷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