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在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的“中国·上交所ETF十五周年”峰会上致辞时表示,“截至11月22日,我国境内挂牌交易ETF超过240只,总市值超过6500亿元。其中,上交所上市的ETF已有177只,市值规模达到5527亿元,占比约为85%,在境内ETF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期上交所各类ETF的交易总额占境内ETF总成交额的75%以上,交易量稳居亚洲第一。”
2004年12月30日,境内首个ETF产品:上证50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ETF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此次峰会回顾了ETF15年的发展历程,探讨了ETF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对部分优秀的ETF管理人、做市商和行业分析师进行了表彰。
刘逖指出,在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境内ETF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上交所的产品结构也得到了完善,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ETF作为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将愈加彰显:
一是不断丰富ETF产品线,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境内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和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5GETF、科技ETF、半导体ETF等多个主题ETF,覆盖各类优质科技行业股票,全力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ETF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更青睐的投资标的,促进A股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ETF可以直接、便捷、高效投资各类资产标的,将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长期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成为价值投资的高效渠道。未来几年,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产品等机构投资者有望成为交易所基金市场的长期增量资金来源,长期资金作为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将会愈加凸显。
三是ETF为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搭建桥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要努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上交所目前已上市了13只跨境ETF,未来还将和更多市场联动。随着MSCI等一系列境外重要指数纳入A股,ETF凭借透明、便捷、高效的特点将成为境外资金重要的投资工具,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日益频繁。
业内人士认为,从2012年首只跨境ETF:H股ETF上市,到2013年首只跨时区跨境ETF:纳指ETF的推出,再到2019年中日ETF的成立,ETF搭建起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是外资配置的重要手段和国内投资者跨市场投资的优质工具,切实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记者 张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