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上升了15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前十。可以说,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环境”的持续优化被无数外资企业“点赞”叫好。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吸引外资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747家,实际使用外资845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除广东启动的巴斯夫湛江工程、上海特斯拉电动汽车项目外,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曾表示,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项目落地中国。
好的政策环境,离不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周密的任务部署。据中国政府网统计,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4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13次常务会议题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透过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情况,可以看出今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将继续“下大力”,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
被上升为法规
去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决定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随后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月9日,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随后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现已实施。此外,经过多部门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很多有效做法已经形成了新的法律法规,例如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覆盖重点监管的《疫苗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加大知识产权力度出台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为了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等等。
就今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有哪些,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看,今年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有两类重要工作:一类是从制度层面,应切实从顶层设计科学解决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降低企业负担、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等,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另一类是落地层面,应切实加强政策的落地、执行的监管和效果的评估等,做好营商环境评价等工作,让政策的应有效果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并从实践层面不断优化和修正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形成顶层设计与落地实践“双向循环”的健康机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就现阶段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容已经较为充实完备,市场普遍关注其在今年落地施行后,能够给各地营商环境带来哪些具体变化,企业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如何。今年各地会结合自身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具体堵点、痛点,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容切实贯彻下去。
王青表示,预计2020年在放宽市场准入、规范执法监管、强化产权保护等方面,还将有具体措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意味着今后优化营商环境将在全国统一的制度标准上进一步推进。
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
成为改善营商环境关注点
资本市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依法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王青表示,当前,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已成为改善营商环境的主要关注点。就资本市场而言,在这方面的具体举措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2020年资本市场将加大对中小银行通过债权、股权融资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如IPO、可转债、定增、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中小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匹配度较高,而当前“缺资本”是制约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瓶颈之一。其次,在直接融资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上市或者挂牌,支持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不同类型、品种的债券,也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最后,通过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一些初创型的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私募产业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徐光瑞表示,资本市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支持企业发展,一是为高质量企业提供良好的上市通道,二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退市、股份回购等制度,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机制。记者 苏诗钰